WFU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佐藤可士和《佐藤可士和の超整理術》

       很早以前就知道佐藤可士和,最近又看到這個名字,決定把他的著作找來讀。佐藤可士和在廣告、設計業界作品豐碩,闡述他如何使用「整理術」進行工作,這部分的論點基本上跟過去讀到的書沒太多差異,就是「透過整理分辨優先順序,透過捨棄讓思慮澄澈」。也許究其根本,整理術最終都會走到同一個方向吧。

  佐藤可士和談論「空間」、「資訊」、「思考」三方面的整理術。空間整理是入門篇,是用身體而非大腦感受,學習分辨優先順序,比較容易抓住訣竅;資訊整理是學習掌握資訊的因果關係並予以連接,並由此導入觀點;思考整理是資訊進階篇,要不斷進行問診,將難以用文字、影像表達的概念可視化,迫近核心。一開始可能會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場與自身「不安」及「暫且」的戰鬥。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主要兩點:一、包包整理的真正意義;二、整理是為了追求本質的純粹與內心的理想。其實以前也讀過相同的觀念,但經歷不同的人敘述起各自不同的經驗,會讓人擁有不一樣的新鮮感,產生「啊啊——原來還可以這樣運用啊」的感動。

  以前讀到近藤麻理惠說她每天回家後會淨空包包,隔天出門前再把物品一一放入包包時,我覺得這有點荒謬。雖然能理解她想讓包包休息的信念,但同樣的物品要每天取出、放回實在很麻煩,尤其是我早上出門通常都兵荒馬亂,還要多一道程序,所以那時覺得我應該辦不到。但現在讀到佐藤可士和的說法:不是每天把一樣的東西拿進拿出,而是每天都問自己:「今天需要帶什麼出門呢?」嚴謹審視當天需要的物品。看到這個說法,頓時覺得可以接受,有一種每天都要更新自己、時時勤拂拭的意味。

  佐藤可士和倡導的整理術,佐以他親身參與的工作內容,讀起來充滿趣味,讓我瞭解到不少事,他逐步克服每一件案子的難關,從混沌走向豁然開朗的過程也讓我有一種清爽的痛快感。無論是廣告、設計,案主都是想透過此向大眾傳達些什麼的訊息,設計師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這些訊息走入人們的心裡,而非匆匆一瞥卻難以留下印象的存在。我喜歡他說要從雜亂無章的訊息中,連接出因果關係,並導出核心的想法。這個核心,就是案主心裡未來的遠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治學院大學的品牌形象委託,因為他導出來的遠景相當動人:「謹慎,但擁有充滿奉獻精神的堅強」,不過其實我更喜歡他在結論之前所說的「不盲目追求流行、不搶風頭、不隨波逐流的堅強」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