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弟弟虹朗卻在九歲那年失蹤,生死未卜,家中用盡各種手段和無數錢財託人協尋卻一無所獲。在商團需要繼承人的情況下,沈烈國買下落魄兩班的兒子,認作養子「沈無盡」,實則雇用他為替商團工作的職員,無盡同樣無法得到閔妍儀的尊重,只能和義妹䍉離相依為命,盼望著繼承商團的那一天早日到來,一直不得不在閔商團低頭度日的兄妹倆,屆時便能迎來抬頭挺胸生活的時候。然而,十年後一名與虹朗極其相似的青年來到這個家庭認祖歸宗,為無盡的願望增添許多不確定性,而始終心繫弟弟的䍉離情感也因這名來路不明的男子而掀起驚滔駭浪⋯⋯。
《吞金》奠定於朝鮮時代的階級差異,以兩班權貴不將弱勢國民當人的心態,不惜荼毒貧困孩童的生命,也要拿他們的血肉作為晉身牟利的踏腳石,也有小人物為了從始終被欺壓的斑斑血淚中拼一口氣,苦熬了下來長大成人,在一連串因緣的安排下,潛伏在仇家身邊伺機復仇的悲劇英雄。裡面包含許多韓國時代劇常見的悲戀元素:因身分差異而無法結縭的戀人、容貌相似而引起舊識混亂的懸疑氣氛、相愛卻無緣相守的戀情,儘管是第一次閱讀的故事,卻在故事處處可見相似素材的妝點下,感受到許多熟悉的氛圍。故事本身非常精彩,從䍉離、虹朗、無盡的角度去理解這個故事,他們追求人生主線路途上遭遇的波折、意外岔出去的心緒回過頭來影響自己的主要目標,無論是從哪位主角的感受出發,都忍不住為他們的經歷感到揪心。
原本以為虹朗是不是真的虹朗會壓到最後章節才公佈,好讓這段不知真相的期間,醞釀䍉離心中的情愫並為此掙扎與自欺的心境變幻,也讓讀者內心跟著䍉離焦急,既盼望他是真的弟弟,又不希望他是真的弟弟。沒想到,約一百頁左右,就透過虹朗的內心獨白和過往回憶,向讀者揭露自身真相。這下我的注意力開始放在真相會不會被揭發?以殺手為業的虹朗會不會受罰?承受吞金之刑的是什麼人?作惡多端的閔商團主事者們會被扳倒嗎?沈烈國和閔妍儀虐待幼童,又仗著財富權勢作威作福,不把其他人當人尊重,從一開始就讓我心生反感,期待著哪個人都好,快點讓這些無惡不作的傢伙們粉身碎骨吧。
「看著熱氣逐漸消散的湯飯,䍉離心想所謂的緣分也像湯飯一樣吧,只要多重複幾次把湯倒進飯裡、再倒進碗裡的過程,飯和湯混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湯飯。人們締結緣分時,也是反覆這種如同做湯飯的過程,最近的她就是如此。」——張多慧《吞金》頁一五一
出版社在宣傳文案上寫著「年下軟萌腹黑男主×年上溫柔偏執男二」,彷彿是雙男主的愛情劇,但劇情安排上明顯可見虹朗和䍉離獨處的戲份更多,而兩人的心意從最開始的針鋒相對到後來逐漸心軟暗暗憐惜對方,可見無論虹朗是誰,䍉離的心意早已偏向他。虹朗從出現之初,無論是不是弟弟,心繫著弟弟的䍉離都注定會凝視著他,來判斷虹朗究竟是真是假?他們兩人從一開始就只注視彼此,沒有其他人可以介入的餘地,虹朗的男主氣場無可匹敵。相較之下,無盡雖然也是付出型的人格,讓人心疼,但是䍉離的生活重心始終放在「弟弟虹朗」上,對無盡的付出,湧現的是感謝和愧疚,並無更多無盡期待的情愫,終究只是義兄妹。本來預期會看到雙男主勢均力敵的情場角力的我,一方面對於虹朗單方面輾壓的情勢感到可惜,一方面虹朗和䍉離逐漸觸及彼此真心而悸動,搖撼原本堅若磐石的決心,又覺得讀著實在苦甜參半、美味至極。
《吞金》從三位主要角色的眼中望出去,是世界攤開不同的課題在他們眼前,䍉離的生命主軸是如何找回真正的弟弟,同時該怎麼整頓和面對內心因虹朗而生的紊亂心思;虹朗的主軸是如何向將他的人生迫害至此的仇敵血債血還之餘,避免被戀心拖住堅決復仇的步伐;無盡的願望是怎麼穩固住自己脆弱的養子立場,同時留住心上人和保障生父的平安。對䍉離和無盡而言,虹朗是不是真的虹朗,都會帶來不同層面的煩惱。對無盡而言,一個是會讓他徹底失去商團繼承人立場,一個是也許會讓他失去相依為命、日久生情的妹妹。
三個人都有各自的悲哀,其中無盡在這趟旅途幾乎是一無所獲,無端因為貧困被捲進閔商團的愛憎情仇,也沒能保護住最初想保護的人,讓我特別同情他,也可以理解巫女鬼谷子賜名「無盡」的理由。要怎麼樣才能避免無盡走到那樣的結局,我想了很久,或許如果他能放寬心一點,人也好、商團也好,凡事不要太過執著,保留一點自己能夠背負在旅途上攜帶的錢財和天下之大哪裡都能活的寬闊心態,或許就不會在失去仰仗他人施予小恩小惠的時候,感到走投無路吧。
虹朗和䍉離逐漸化敵為友,拉近雙方的距離和感情,是在一同外出、探訪親戚的旅遊路上,那段旅途的曖昧氣氛真的寫得極美,張多慧的用字遣詞唯美,又大量描繪朝鮮山川草木融入兩人一同走過的路、親睹過的美景,以景襯托由淡轉濃的情意。每當兩人感到動心而暗自甜蜜時,又會想起各自深藏的隱情,而一次次強行壓抑下持續綿延出去的情意,拉開彼此的距離,也試圖逃離自己那愈來愈無法忽視的心意。甜虐交織的戀情描寫讓人怦然心動,隨後又跟著心如刀割。
感覺得出虹朗在離開閔商團眾人的目光後,就卸下殺氣騰騰、時時戒備森嚴的防範態度,也放下處處譏諷的挑釁心態,能夠純粹地看著「䍉離」這個人,感受這名女子的一切情感和散發出來的溫度,親近她的行為逐漸讓她卸下心防,綻露出的笑顏實在過於燦爛,讓他冰冷的復仇意念逐漸岔出不該有的心思。䍉離的情感那麼直率又真摯,視他為寇仇時,橫刀相對毫不留情;逐漸信賴他而親近時,給予他的關懷既溫柔又明朗,暖暖地照亮了他在漫長黑暗裡匍匐前進、苟活至今的心,讓他開始心生貪戀,盼著在有限的餘生能多留住與䍉離相伴的時光,以慰前半生之苦。
「這個夏天!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並不是因為回來的弟弟,而是因為那個人不是我的弟弟。」——張多慧《吞金》頁三六九
對䍉離來說,她逐漸對虹朗放下心防也是在旅途期間,虹朗睡夢中毫無防備的脆弱模樣、直覺並無他意的純粹關懷,慢慢探入她的內心,讓她從反覆審視對方身份真假的心態轉變為關注著這名看似熟悉又陌生的男子深埋在心的故事,逐漸受到虹朗的吸引,心裡被酸甜的情感溢滿之際,亦為此備受煎熬。䍉離將一腔深情全投注在某個人身上的身影,真的非常動人。在確定心意後,守護愛人的純摯心念也懾人心魄,可以理解被前半生的傷疤和幽魂糾纏,瀕臨崩潰的虹朗愈來愈放不下䍉離的原因。不過,撇開戀愛而偏袒虹朗不談,一邊是惡事做盡的親人,一邊是多年來飽受壓榨的受害者,就算不是戀愛,䍉離應該也會選擇讓親人正視錯誤的那條路吧。
䍉離的人生無疑充滿磨難和悲傷,但讀到結局時,從旁觀讀者的角度來看,覺得她度過很豐富的一生呢。談了一段能夠全身心託付、去愛著對方的戀情,最後也因為各種因緣和愛人相助下,成為收拾閔商團爛攤子的人選,同時擺脫所有禁錮,後半生得以不再受人拘束地度日。愛情、從頭開創事業的機緣、再無人可以束縛她的自由,雖然這段戀愛沒能走到最後,從戀愛小說愛好者角度感到遺憾。但從旁觀䍉離立場而言,這真是一段什麼都體驗過的豐富人生呢。如果想要透過虛構創作體會那種心情,《吞金》是不錯的選擇喔。
《吞金》從虹朗的內心獨白,逐步採用相似的筆法慢慢吐露出每個角色懷抱的隱情,先前他們一言一行背後隱含的意涵也逐步透露出來。雖然很好看,反派角色也各自迎來報應,滿足了讀者我想要看到壞人能得到報應的心態。但我對張多慧屢次採取某位角色在事件過後,才緩緩講古,吐出之前未曾提及的內情,讀到後面對這種編排有點審美疲勞,有一種「怎麼又多了這個追加設定」的厭膩感。雖然也不能說是追加設定,確實前面有用到一些伏筆和暗示這部分或那部分不單純,後面也將明暗交錯的線收回,但就是爆出內幕的寫法過於雷同,次數多到後期連累整體故事氣氛略顯怪異,有一股難以言喻的不自然感。
另外,就是部分用詞有些現代化,例如「代孕母」,不過寫感想時忽然有些不確定,我相信「代理孕母」這種概念很早就出現在人類社會裡,我疑惑的是「代孕母」這個詞彙具體是出現在什麼年代?就像「間諜」在古代被稱為「細作」、「眼線」,古代沒有其他詞彙可以具體稱呼扮演「代孕母」這種角色的女人嗎?䍉離生母不能用「外室」或「妾」稱呼嗎?不過話說回來,䍉離的成長經歷倒是很好地詮釋出這種機制而生下的孩子終究無法得到愛,會被掌權的雙親處處防範,親子間始終心存芥蒂,而辛苦懷胎十月才產下䍉離的生母,也只得到雙親尤其是閔妍儀的仇視與輕蔑,還來不及從生產的傷害緩過氣來,就被充滿嫉妒的正室妻子滅口。
除了上述兩個環節讓我有點不能適應、感到不自然以外,《吞金》整體給我很好的閱讀體驗,以控訴權貴欺壓百姓、草菅人命也不以為意為故事基調,這一點也讓我萌生「真的很有韓國作品特色」的印象。沈烈國的惡毒還在我能理解的範圍,應該說我可以理解他為了錢財而不擇手段的動機,只是不能認同。但是韓平大君的劇情真的嚇壞我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虹朗被當作孌童之際,我完全沒想到背後是更難以想像、殘忍血腥的惡行。讀著韓平大君完全沒意識到自身作為所代表的意義,還有會帶來什麼不可逆的傷害,感覺我的拳頭也跟著硬起來了。
作者張多慧在後記提到,長年因工作旅居海外,為了彌補思鄉之情,接觸過很多架空或非架空的時代劇、歷史劇,從《吞金》的種種特色來看,確實有很多韓劇觀眾會備感熟悉的元素,閱讀過程中,我也感受到《吞金》確實極有改編為電視影集的潛力,結果搜尋後,發現真的已在進行韓劇拍攝中了。甚至連改編條漫都先出現了。不知道影集上線後,LINE WEBTOON有沒有可能趁著影視化的熱潮,買下漫畫版權在臺灣連載?
扮演「虹朗」的是李宰旭,從他演出《偶然發現的一天》後,就有默默關注這位演員,據說李演員演出的古裝劇《還魂》頗受好評,期待他詮釋出複雜曲折、充滿神秘魅力的「虹朗」;扮演「䍉離」的是曹寶兒,去年看過曹演員的《戀愛不可抗力》,對她印象不錯,「䍉離」在我心目中的初期形象是疲倦而厭世,但就連反覆厭惡自己的矛盾心緒都充滿生命力,然中後期確定心意後便爆發出無止境的真摯與膽識,保護愛人殘破的心、開創新的人生,期待曹寶兒的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