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傅培梅《五味八珍的歲月》

  儘管早就聽過「傅培梅」的名字,但是在植劇場《五味八珍的歲月》開播之前,我對她仍不甚熟悉,「傅培梅」之於我只是父母輩才知道的人物。在電視劇播出後,才通過觀看電視劇瞭解傅培梅苦學料理的堅毅精神。電視劇完結後,我買下傅培梅新版自傳,想更進一步瞭解傅培梅的生平,也想知道與劇情有哪些差異。

  讀完後,我認為如果編劇真的按照自傳寫劇本,應該會很無聊,因為自傳記錄的方式很零散,尤其後期傅培梅功成名就,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工作邀請不斷,如果把文章按照年份重新排過順序,說不定可以製作一份年代表,用編年史的方式簡單介紹一下傅培梅的人生經歷,條列式出「一九七五年參加美國主廚協會年會」、「一九八五年在荷蘭參加台灣農產食品展示會」之類的內容吧。

  然而,從傅培梅講述早年生平、婚後學習料理的經過,可以感覺到編劇確實抓住傅培梅的一些關鍵特質展現在劇本中,完整而豐富地塑造出劇版傅培梅的形象,例如剛強的性格、永不妥協的苦學精神、柔軟的心腸、處處關懷家人的真摯。夫妻相處的部分則有編劇因應兩性價值觀的變化,在細節方面稍微更動了程紹慶的性格設定,改變兩人吵架時,丈夫會直言痛罵妻子的部分,轉而強調程紹慶嘴硬心軟、言行表現處處愛護妻子的態度,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受較多的是夫妻珍愛彼此的甜蜜。

  丈夫程紹慶從傅培梅的敘述裡,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的大男人主義」,有兩個夫妻相處的段落讓我感到恐怖和氣憤,那是傅培梅安頓好家裡後,趁著丈夫出門打牌,給自己安排聽演唱會的活動,結果回家晚了,丈夫就衝著她大罵「我一不在家,妳就偷偷出去」(頁一一〇)看到這段,火氣都上來了。什麼叫做「偷偷出去」?!她是你老婆,又不是你奴隸,人家有行動自由的,你懂嗎?後面這句話聽起來也很可怕:「雖然他是多麼希望我能足不出戶,時時刻刻陪侍在他身邊⋯⋯」(頁一一一)

  所以,我真的覺得編劇的更動很適當,保留了程紹慶愛護妻女又坐鎮一家之主權威的立場,從傅培梅的眼中,程紹慶給我的感覺也比較偏向大原則顧家愛妻,日常細節有時候頗大男人主義的不講理。劇版程紹慶大致呈現也是如此,只是對待妻子的態度溫柔許多,即使口角,語氣也會緩和些,眼看爭執就要激烈起來,兩人會同時軟下態度,離開吵架氣氛,事後再慢慢地商量;自傳版好像多是傅培梅顧慮丈夫的身體狀況而先軟化。在大方向上,程紹慶在自傳和螢幕的形象能給我一致的印象,亦得歸功於傅培梅事事尊重丈夫的謙卑態度,兩種版本才對應得起來,在劇版李至正、安心亞也成功演繹出CP感,同時夫妻互動的模樣改動也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婚姻觀,不至於因為老舊的男尊女卑觀念,讓人湧現砸電視的衝動。劇版程紹慶愛屋及烏,想方設法地讓傅培梅母女團聚的行動,還博得家母心生羨慕的感嘆「真是個好男人」。

  為了配合「林春」此一虛構角色的存在,傅培梅學習料理的細部更動我也能接受,孫可芳在推薦序陳述:

  「雖然阿春是從劇本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我卻不斷地從這本書中看見阿春的影子;阿春是傅培梅的兒女、媳婦,阿春是傅培梅是親如家人的好姊妹們、徒弟們,阿春在傅培梅人生的不同階段中陪伴她,然而從她身上得到的、學會的卻更多。

  縱觀全書,對照劇版,很明顯的感覺到孫可芳從這個角度去揣摩、深化「林春」的形象,真的能確實體會到阿春就是陪伴傅培梅走過人生十多年時光的好夥伴,沮喪時互相鼓勵,高興時一同歡度,她是現實中的傅培梅那些曾經並肩攜手的夥伴們的化身,劇中主僕相處時,那種互相信賴與關懷的情感,透著螢幕,溫煦如拂曉光輝般漫溢出來。

  傅培梅自傳《五味八珍的歲月》敘述數十年的電視教學生涯,也可以觀察到台灣電視台在細節部份的不夠完善。例如她提及有一個塊狀節目在高層提議下改成帶狀節目,播出總時數不變,因此電視台並沒有增加報酬,但問題是節目狀態的變動,就造成傅培梅的準備工作大幅加量,反而造成她更多的負荷,姑且不論薪資,電視台在人力與物料的前置作業也無法提供支援,傅培梅只能仰賴家人的協助。與國外影視圈職場環境相比,我覺得這可能是台灣到現在都仍存在的問題。版權方面也是,傅培梅自言她的節目外銷各國,但身為製作人的她卻沒有收到權利金,看到這裡有點冒火。

  《五味八珍的歲月》另一個驚喜是收錄了傅培梅的食譜,其中有不少在電視劇裡出現過,讓我倍感親切:炒炒肉、起士焗明蝦、砂鍋魚頭、松鼠黃魚、蝦子烏參,光看名字就很好吃的樣子⋯⋯我從來沒吃過魚肉水餃,所以特別地想吃吃看黃魚水餃味道如何。松鼠黃魚、起士
焗明蝦先記下有賣的餐廳,有機會去吃一吃好了XD

A 左萱/漫畫,溫郁芳、張可欣/電視劇本《五味八珍的歲月》|雨光森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