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調查台北市河濱公園連續殺人案,陰陽判官凌月混進P大民俗學系,與社團夥伴一同為迎新宿營進行場勘活動,卻剛好與H大靈異研究社選中同一地點舉辦活動,不久又在山中別墅遇上離奇命案,人心惶然,唯一的聯絡橋又被燒毀,訊號不通無法對外求援,凌月除了調查命案真相,更要時時提防魔判官的出現。
對秀霖前作《考場現形記》印象頗佳,所以看到新作就買回家一讀。《陰陽判官生死簿》給我的感覺是還不錯,世界觀的架構一部份源於台灣宗教概念,能見到熟悉的元素出現在小說裡,自然倍感親切,但因為是第一集,很多神魔設定在本書尚在解說階段,來不及有太多的施展,加上要分篇幅給十來人的大學生登場,擠壓了玄幻的範疇,所以讀起來這部分比較樸實,缺乏眼睛為之一亮的精彩,我覺得這是在續集設定延展開來後,才能逐漸散發出氣場開闊的故事,第一集就顯得有點吃虧。
只有一集卻要介紹十幾位人類,並且區分每個人的不同其實有點勉強,感覺得出後來幾乎只能標籤化部份性格特點,強硬的分辨人物的尷尬,人類角色我最後印象較深的是盈臻,她的性格面向比較多元,其他人之於我沒有什麼記憶點。標籤化也包括判官角色群,我總覺得十三零的形象在這一集中被固定在「吃醋+和卡利穆對罵鬥嘴」的場景中,反而不如冷雨印象深刻(冷雨吹笛現出真身的場景描寫得太美了),畢竟這一集的主題仍然是推理命案真相,而不是深化描述凌月、十三零、冷雨彼此的過去,所以他們在本書的交鋒就顯得有些不知所謂,只能留待後頭作者解答。
畢竟是主角,怎麼說凌月的形象要比其他人豐富,謹慎查案的態度奠定他勤懇踏實的形象,最後與冷雨的爭辯透露出他身為陰陽判官對於罪惡和贖罪的信念,形象層次較為飽滿。不過話說回來,序章的河濱公園連續殺人案和後來凌月混在大學生裡查案的因果關係轉得好硬,因為序章受害者中有P大的學生,就跑到大學生圈子裡,還剛好查到跟幾十年前的滅門血案有關聯,也太巧了吧。
鬼魂會喪失生前記憶,無法提供命案線索,指出誰害死自己,陰陽判官才有機會以偵探之姿查探真相,雖然能理解這設定是推理小說之必要,但我覺得在最後有點拖絆到「冤冤相報何時了」的信念,兩位被害者的乾脆放棄少了那種歷經內心糾葛、飽受折磨後才放下復仇執念的釋然,倒像是「反正忘都忘了,就這樣吧」、「既然他們那麼可憐,我們就原諒他們吧」的隨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