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 Austen補完計畫第二本就決定是數年前看過的《諾桑格寺》(以前讀的是雅書堂出版的《諾桑覺寺》),我在開讀之前,重看一次以前寫的感想,發現除了女主角熱愛看歌德小說以外,其他的劇情我都不記得了XD
《諾桑格寺》敘述出身多子女牧師家庭的少女凱瑟琳,被父母委託鄰居艾倫夫妻帶去巴斯參加社交活動,讓女兒見見世面,順道看看能不能遇到好的結婚對象。凱瑟琳在巴斯結交新朋友伊莎貝拉與其哥哥約翰,以及心儀的男子亨利提爾尼。《諾桑格寺》便以凱瑟琳透過跟這些新認識的朋友來往摸索與逐漸瞭解到人性的曲折複雜,以及凱瑟琳積極親近暗戀對象的努力這兩個方向為劇情主軸。
Jane Austen把凱瑟琳暗戀亨利的少女心思寫得超可愛。看著凱瑟琳為了接近亨利而付出各種努力,費盡心思又撲空後感到懊惱;見他對自己笑或態度溫和的互動,就開心得不能自已。凱瑟琳的情緒一會兒高昂、一會兒低落,為了戀愛患得患失的模樣寫得活靈活現,真的超可愛。綜觀全書表現,凱瑟琳真的是一個不太懂得社交語言也不擅長辨識人性差異的單純女孩啊。看著她在用率真的態度跟人來往,連喜歡亨利的情感都在心上人面前暴露無遺而不自知,就很想摸摸這傻氣的孩子,用關愛的眼神守望凱瑟琳的成長。
不過覺得凱瑟琳很可愛之時,驀然浮現《傲慢與偏見》同樣想跟心上人拉近距離,而付出心血想要親近達西妹妹的賓利小姐與想要跟賓利小姐交朋友的珍。《諾桑格寺》是以凱瑟琳為主視角來敘述的故事,因此會覺得她稚拙的追愛舉動很可愛,但說不定從其他人的角度會覺得凱瑟琳是個不識大體的鄉下無知女孩而暗自厭煩。《傲慢與偏見》以伊莉莎白為主視角,她眼中的珍姊姊是世上最好的女孩,溫和得體大方的跟賓利一家來往,沒有需要被挑剔之處,而賓利小姐出於情敵立場,經常會有意無意透露出輕蔑伊莉莎白的態度,從伊莉莎白的角度看過去,自然也認為賓利小姐想跟達西小姐拉近感情的作法不那麼恰當而且造成別人的困擾。如果試著剝除伊莉莎白濾鏡,純粹以賓利小姐的立場去看待她經歷過的事情和做出的決定,我是否也能對賓利小姐想要拉近跟達西兄妹的心思減少一些嗤笑,多一些同理和寬容呢?我忍不住這麼想。
相較於涉世未深而單純的凱瑟琳,年長她八歲的亨利在情理分際的處理就顯得經驗老道,亨利跟凱瑟琳的互動經常感覺得到他給凱瑟琳的回應具備一定的社交誠意,但他沒有把話說盡,有一種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但很多事情他不是當事人也不能控制,只能靜靜等待事情變化再來應對的態度。例如:凱瑟琳談到哥哥詹姆斯和伊莎貝拉已有婚約,但亨利的上尉哥哥卻跑去撩撥人妻,而伊莎貝拉也回應上尉的態度令她感到不安,擔心這個疑似調情的狀況日後會傷害到哥哥詹姆斯。我感覺亨利在跟凱瑟琳聊天時,已依照他對家人的瞭解與在社交場合對伊莎貝拉的觀察,在心底模擬出幾個未來的可能性,但畢竟負面預測還未發生,他也只能用蘊含適當禮節又能安撫情緒的溫言婉語來回應凱瑟琳的心焦。
可能是因為亨利道行比凱瑟琳高的緣故,默默觀察剖析身邊來往之人的品行,並且在上述基礎下關懷凱瑟琳的狀態,似乎也在背後盤算並做好可以迎娶她為妻的實質準備。這隱藏在喧鬧交際下的作為,讓我覺得亨利是位溫和為表、腹黑為裏的男士,亨利為人還是很好的,除了禮節都有做到位,使得跟他相處之人均感到舒適,而且還頗有熱忱地會陪她聊歌德小說的宅邸話題,雖然那段我感覺他有一部份是想捉弄一下小姑娘,觀察她的反應來取樂就是了。而且亨利默默在凱瑟琳背後進行保護她的謀略行動,稍微彌補結局富有現實感的回馬槍。
說實話,看到Jane Austen在告白橋段裡補上「但是我必須坦白一件事:他的愛慕只是出於感激,或者換句話說,他會認真考慮凱瑟琳只有一個理由,就是他確知對方喜歡自己。」(頁二四七)這麼一段敘述,頓時覺得感情甜度大打折扣,本來我還期待亨利表明心跡時可以順道交代一下他對她動心的歷程,或像凱瑟琳一樣為了更接近對方而做過什麼令人羞赧的傻事。結果不但沒有,反而出現弱化浪漫色彩的作者旁白,我也只能自行腦補細細咀嚼亨利在跟凱瑟琳相處時的舉動,以及那些他沒搬到檯面上展現的真心與盤算,想像著他的表裏態度「皆出於凱瑟琳的關注與愛苗日益增加而甘願主動付出」,用這種方式為自己多添一點CP糖分來嗑。
後半段凱瑟琳受提爾尼將軍邀請到提爾尼家居住,凱瑟琳那段把諾桑格寺當作蘊藏很多不為人知祕密的古老宅邸,而逕自展開歌德小說大冒險的情節挺好笑。一棟在歌德小說頻繁登場的古老修道院,再佐以一些歌德愛好者那名為想像的調味料,凱瑟琳的歌德小說冒險記就華麗麗地開演了。當然因為我是可以用上帝視角作壁上觀的讀者,如果我是提爾尼家的任何一人,知道受邀來訪的賓客竟然對我的住家和家人妄想著各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揣測,心裡應該多少會動怒吧。而且凱瑟琳還在明知道屋主不喜歡有人進入亡妻臥室的前提下,想悄悄偷溜進去,提前回家意外抓包凱瑟琳可疑行逕的亨利,完全有權力向她發脾氣啊。
這次重看,覺得最惱火的橋段當屬索普兄妹吧。看伊莎貝拉和約翰講話,真的很容易怒從心起,伊莎貝拉時常自我吹噓她人有多好、多為朋友著想,結果話鋒一轉開始批評該名朋友個性上的缺陷,讓我感到滿心疑惑。觀察久了發現伊莎貝拉的言語實際上只是想把鎂光燈聚焦在自己身上,良好正向形容的標籤貼好貼滿,讓其他人認為自己很美好,但轉身就去做跟自我評價背道而馳的舉止。約翰則是把言行不一表現得更徹底,但由於對凱瑟琳的態度非常強硬惡劣,約翰的草包與雷包感更顯而易見,習於用浮誇言詞強調自己的能力和見識,跟他說話很少有插話的空間,又完全不尊重凱瑟琳的想法,屢次說謊讓她在其他人面前難堪,凱瑟琳都說不想跟他們一起出遊,還一直軟硬兼施地對凱瑟琳情緒勒索,看得非常不耐煩。戀愛中的詹姆斯哥哥也很豬隊友,妹妹都說不想去,還跟著索普兄妹倆一起幫腔施壓。
看到其他讀者覺得結局過於倉促,我也有一樣的感覺,很難想像當初見利忘義的提爾尼將軍暴跳如雷地將凱瑟琳攆出去後,會同意次子亨利跟凱瑟琳結婚。不過也許僵持久了,提爾尼將軍心中利與義的天秤有所轉變,讓他判斷不宜跟兒子長久失和,因此就讓時間流逝淡化彼此惡劣觀感,透過女兒結婚的契機令他有臺階可下,順勢同意兒子的結婚對象,勉強湊合出家庭和樂的景象也不一定。不過,講這麼多說穿了其實只是我盼望能看到《諾桑格寺》這齣戀愛喜劇能夠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才會往自己喜歡的方向腦補作者在結局沒有寫出來的留白罷了。
《諾桑格寺》扣除索普兄妹和提爾尼將軍令我煩躁以外,整體而言是很好看的故事,凱瑟琳的家人扮演溫暖和氣的市井小民,我很喜歡凱瑟琳回家後跟家人的互動,看得出來是真正關係融洽、向心力堅定的家庭。Jane Austen用生動的文字鋪陳出少女在社交活動的經歷,也將戀愛中的少女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描繪得絲絲入扣,對於少女的綺思浮想蘊含著輕微諷刺與包容並行的態度,文字風格有一種大家都動起來跳舞的喧鬧氣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