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東野圭吾《當祈禱落幕時》

  東野圭吾的作品,算起來沒有讀的很多,但時間瑣碎片段時,東野的小說對我而言是很好打發時間的精神糧食。他最大的特色就是通暢。文字敘述通暢,承接故事發展流暢引人入勝,讀起來幾乎感覺不到有冗贅的敘述。有時候讀到一些小說很受不了把場景描述的太過鉅細靡遺,或者是一個不重要的路人甲把他的人生交代得太完整,但跟主線基本扯不上關係的內容。

  淺居父女互相守護的模樣讓我想起雪穗和亮司,是共犯,是夥伴,一人藏身黑暗,換取另一個人在陽光底下的成功。只是不同於《白夜行》從頭到尾以第三者眼光描述兩位主角,只能通過收集而來的線索拼湊想像他們的關係,《當祈禱落幕時》大量鋪陳淺居父女在陰影底下求生存的心境,如何一路走過往後三十年的人生,一步一步犯下罪過,終至不可回頭的旅途。

  頂替身份那一段,我確實想起松本清張《砂之器》,當初讀《砂之器》時覺得時代在戰後,一切都混亂不已,處於秩序慢慢重整的狀態,科技也不太發達,見縫插針假扮他人的機會很容易獲取,如果是現代,好像不太可能?但《當祈禱落幕時》推翻了我的想像,淺居忠雄是從過去一路存活至今的亡魂,體制的混沌與鬆散讓他們父女被突如其來的劇變推入走投無路的處境時有了一線求生的機緣,但也讓他們永無回到陽光底下行走的機會,一個在核電廠將人生耗成渣宰,在社會底層掙扎,關在黑暗中不得離去;一個在光亮與陰影的世界中並行,小心翼翼防範秘密曝光、危害一路守護至今的生活。

  淺居博美給我的感覺很俐落、很瀟灑,也許是在殺人犯之前,她是被逼到牆角無處可退的弱勢者的緣故,才讓我有如此感想。東野圭吾描述她的長大成人的情感轉折,對於夢想的堅持、無法愛孩子的恐懼、為了掩蓋過去父女相見佯作不相識數十年的心痛。淺居忠雄最後對女兒說「我累了!不想再逃了!」那或許也是淺居博美的心聲,背負這麼多痛苦,以那麼多血債換取來的生活像是走在刀尖上,必須時時注意避免失衡摔落,最後連關心自己的朋友都因此被犧牲,父親也選擇死亡來得到解脫。淺居博美認知到加賀一步步走向真相後,不再逃跑,只是努力完成夢想,去實踐想做的事,並靜靜的等待真相揭開,面對自身罪過的那一刻。就是這一點讓我認為她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灑脫。她能這樣反應,我想有一部分是因為由加賀調查、揭穿的緣故吧。因為加賀是給予父親撫慰之情之人的孩子,所以不禁將那種信任與親近投射到作為兒子的加賀身上。

  只是看到凶手選擇殺害押谷道子時,我總疑惑:「真的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在他斷然決定犯罪之前,真的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他們的兩難嗎?讀《砂之器》時,我對於凶手直接害死恩人的做法很震驚,也有同樣的疑惑。

  東野圭吾在這本書描述社會底層的苦處,也帶出了孰善孰惡價值觀的衝突,相較於《惡意》(嗯。對。加賀系列我只看過雪月花和惡意而已)淡漠的筆法,更能讓我感受到角色們豐沛的情感,更貼近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