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竹內真《圖書館的螽斯》

  今年書展在城邦攤位上看到,直覺內容應該會符合我的喜好,就一併結帳,卻延遲許久才開始讀。若要我形容的話,《圖書館的螽斯》是一部人與書與人的故事。最初詩織依據前任館員留下來的物品加上天生的感應能力,來調查自己的小小發現,意外地探知學校某些隱情,到後來詩織與幾位愛書學生混熟了後,聯合每個人的心緒、創意與才華,針對書籍發想出各種思考、聯想與活動企劃,有一種湖面的漣漪一圈一圈地擴散出去的氛圍,不再是讀者安靜孤獨的拿著地圖尋找自己才知道的冒險,而是跟一群相知相惜的夥伴一起出發的旅程,也因為夥伴們都在閱讀中找到樂趣,當眾人攤開自己的想法時,互相分享彼此的同與不同時,能夠同理對方的相通之處,也能從對方眼中的世界看到未曾發現過的新事物,在這樣友善的環境下體會到被群體接納與發揮所長的滿足與充實感。

  〈館員室的螽斯〉、〈書鎮的精靈〉、〈小書的麗塔・海華斯〉頗有日常推理的解謎趣味,不過不像《古書堂事件手帖》那樣帶著些微連續劇式的狗血,就是一些抱著遊戲心態的人在書本上設置謎題,後來的讀者發現矛盾之處,心生好奇才開始嘗試推理與調查,疑點一個一個被找出來,最後拼湊出奇妙的事件或真相,心領神會的在追查過程與得知最終答案時,瞭解那種設置謎題者當初懷抱的考量及衍生而出的樂趣。不過,我覺得這種樂趣倘若沒有突發奇想並付諸實踐的人和敏銳察覺謎題並主動追求真相的人,這些奇特之處就會掩沒在漫漫書海、覆蓋在塵埃之中了吧?畢竟書籍本身就是「不拿起來看,就無法察覺其獨特」的物品,就像任何表演沒有得到他人的注目,也就難以從中收穫有欣賞、有批評、有議論的觀眾,並在雙方互動中感受到樂趣並獲得成長吧。

  〈書鎮的精靈〉稍微帶出兼職勞工和資方取巧聘雇員工的議題,加上詩織的約聘職員身份,讓這本書散發出有別於沉溺在書本愛好的現實感,果然勞資議題不分國家和職業類別都存在呢。永田小姐深愛圖書館,雖然是不怎麼保障勞工的聘雇條件,仍然秉持著愛,盡全力打造出符合自身理想與學生利益的學校圖書館。正因為如此,當她從其他老師輕率的決定裡察覺出其他人並沒有理解並正視圖書館的重要性時,受到的打擊才會這麼大吧。那就像是有人將自己的第一志願貶得毫無存在價值一樣,讓人氣憤。

  前述三篇故事給我的感覺都偏向讀者獨自追逐書本留下的謎團來進行只有自己能理解的冒險,雖然後來詩織和幾位學生一起調查,但那也僅限於少部分人的秘密樂趣,而非擴及到更多人的開闊感。〈讀書會的書籤〉、〈圖書室的接力賽〉則有出現那種感覺,藉由各種討論和活動舉辦改變內向、孤獨、陰沈等等一般人對「讀書」常見的刻板印象。由於這兩篇牽涉到學生的未來出路討論與校慶的活動舉辦,也嘗試了各種想像的企劃,盡可能讓其他不接觸書本的學生也能在這次活動中感受到樂趣,茅島楓的翻譯嘗試展現出翻譯專業上必須在乎的許多眉眉角角;瀨井初在書談活動上暢談太田光作品給他的震撼與比較不同作品的感想;大隈廣里受到星野道夫的影響,策劃暑假北海道之旅的收穫;小枝步乃佳參與活動期間逐步意識到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所在⋯⋯這些學生的改變亦側面傳達出書本並不全然是現實無關的幻想國度,它們也是能與現實接軌的重要橋梁。

  詩織有著與前夫分手的過往,儘管悲傷、遺憾,但在本作中她都在努力地工作,思考圖書館營運、跟學生互動的各種對策,所以那種消沈的氛圍並沒有重得讓讀者感到壓迫的不適,比較接近詩織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接觸到某些事物,觸景傷情,亦以緩慢的腳步思考自己從前的態度、現在的生活、未來的期待,稱得上是以自己的步調去整理回憶和自己的心情吧。他們分道揚鑣的理由,雖然詩織回想起來似乎是激烈的態度和一次次的爭執中淡化感情,實際上應該是兩人的期待前往的方向並不相同吧。一開始想要配合彼此的步伐,但比起家庭這個共同體,前夫有更想去的未知旅途,而詩織無法再配合他,也沒有耐性等待經常不見蹤影的丈夫,所以選擇和平分手。儘管前夫提議重來一次,但應該體悟到他們早已各走各路,聽到詩織的拒絕也不再多說什麼。兩人的這種決斷,我很欣賞。

  《圖書館的螽斯》提到很多書,愛書人讀了應該會很開心吧?有些我聽過,有些沒聽過,見到熟悉的作品名字有種見到故友的暖心,見到初次聽聞的作品會驚訝「咦?原來這位作家有寫過這樣的作品喔。」覺得新奇,也想記錄下來,找恰當的時機好好的讀過一次。

  BTW,本書的誤植率有點高。

*劃線筆記:
頁二二
  每個人面對書時花費的心思和時間都不相同,若是閱讀時從心底感到快樂或感動,那份情感會直接投入書裡,所以人的思維很容易滲入書這種物體裡。至少詩織是這麼想的,所以她才愛書。
  滲入書本的情緒多半是正面的,像是喜愛、興趣盎然等,不太有人一直保持著不悅的心情閱讀,因為如果那麼厭惡的話,棄讀就好了。即使書中滲透了強烈的不悅,詩織也會避免接觸。像是一時粗心拿到考古題庫集等時,痛苦死背的情緒就會傳過來,她沒有一再回味的興趣。她只會讀能感應到積極思維的書。

頁二三三
  人們讀書時,會從閱讀中聯想、共鳴、出現疑問。而文學小圈圈的方式就是將這種心靈的動態,成為每個參加者分擔的角色。藉著這個方式,主動的深讀作品,也讓每個人彼此發表各自的角色,而可以接觸其他參加者的閱讀方法。

頁三二五
  她把兩手手指張到最大,盡可能觸碰更多的書籤。閉上眼睛,靜下心去感應紙上傳來的思緒。
  碰觸到書籤的手指傳來書寫人的想法。為閱讀而喜悅、心靈震撼、為新知識而興奮的心情,隨即轉變成希望分享給別人的想法,然後變化成千言萬羽。
  她意識到眼中閃著淚,睜開眼睛,眼前的書籤靜靜搖晃。
  浸染在書籤裡的,是從書本中萌生的喜悅、美好的結晶,讓詩織從心底溫暖起來,暖意變成自然的淚水,眨眼間滑落臉頰。
  詩織第一次感覺,自幼所擁有異於常人的神奇感應真是天賜的禮物。因為這種能力的加持,她才能重新體認到,從這間圖書館產生的溫暖心意,以及在此從事館員工作的喜悅。

頁三四〇
  我以前覺得在公共場所一個人放聲大笑,是件很丟臉的事。但這本書吹散了這種畏怯,也許因為它以世間事當作笑哏,所以讀的時候,我也把原來的自己拋開了吧。因為有趣,所以大笑很正常啊。笑成那個樣子,連我都覺得自己很滑稽。這麼一想,才發現世上不論任何事都很有趣啊。

頁三四五至三四六
  我不只喜歡這個故事,也喜歡這本書的背景。這個故事與這本繪本誕生的背景,神奇地如出一轍。太田光出版第一本小說,讓我們粉絲困惑,受到書評家批評,但這本書給剪影畫家藤城清治美好的影像,他將影像變成畫作,那些畫又回頭琢磨原來的文章——這樣的連結,誕生了這麼美的繪本。這個故事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但是舞台也是集體合作的表演活動,不可能總是一切順利,圓滿成功。甚至說錯詞、舌頭打結的記憶還比較多。失敗了遭人譏諷,但仍然站上舞台,就必定會得到上天眷顧的一刻。就像這本書裡夢幻鳥誕生時一樣,創作的天分、表演的喜悅,都會在那一刻發生。
  所以,書評家批評《夢幻鳥》沒有得到新人奬的水準,也許是對的,但我還是覺得他看走了眼。人的表演活動不是為了得新人獎,就算得了那些獎,藤城清治也不會畫這麼優美地畫作。太田光這位藝人依然挺立於舞台,才能誕生出這本繪本的。

頁三五一
  本來我練習翻譯,是為了準備考試,可是最近我覺得翻譯就是件有趣的事。說得極端一點,我甚至覺得就算進不了大學,我也要繼續翻譯。我不會說『不在乎考試、什麼結果都無所謂』,那樣太過頭了。可是我能體認到考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進大學後,我希望能學習翻譯的技巧。因此我會更加努力準備,但對我而言,喜愛翻譯才是重點,準備考試是讓我發現自己愛好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