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豎旗海豹《離散之星》

  《離散之星》延續前作充滿詩意與音韻的文字風格,鋪陳出一個感官體驗鮮明的魔法世界,而隨著主角藍鳶的旅途漂流至各地的見聞,展現出各種獨特民族文化蓬勃發展的風貌,亦象徵著大航海時代生存競爭激烈的時代氛圍。在歷經一場海上大戰後,藍鳶陷入一段低潮期,好不容易找回失去的魔法,又陷入另一局困境,不得不逃往海外以躲避暗中窺伺他、趁其不備意欲置他於死地的暗箭。

  這一集藍鳶與老家親友互動的方式透露出他童年在家族裡的尷尬處境,以及這段經歷對他後續價值觀的幽微影響。怎麼說好呢?藍鳶給我的感覺像是注定要透過漂流、短暫聚散之緣方可累積起屬於自己的力量與生存基礎的命格,其中可能不乏屢次一切成果被迫歸零、必須重新起家的經歷。至少到目前,他的處境都被外部因素影響,令藍鳶無法像老家親友或學院的同學朋友們一樣,留在相同所在累積經歷與人際關係,並透過長期經營的人事物,建構出安穩寧靜的平淡生活。多年在學院刻苦學藝的魔法,如今結出了累累果實,令他一展長才後被推崇、被戒備、被畏懼,這些因果推動著他航向海外各國闖蕩,探究自己的極限能到哪裡。

  一開始看的時候弄不清楚藍鳶從喪失魔法到正式恢復這段時間的長短,加上又穿插到其他相對邊緣的配角視角,兩者相融在一起,時間感變得朦朧不清。不至於影響閱讀,不過海上旅途沒有太明顯的時間差異,便難以湧現對不同地域間的距離遠近或地理範疇的實質感受。雖然我很喜歡《離散之星》書中融入印度、南洋國家、中南美洲、歐洲地域特色的風土描寫,藍鳶分別出沒在這些地區裡的航行過程或許並非作者想描寫的重點,就比較缺乏這類敘述,但感覺跟著少了一點專屬於海上冒險旅遊的真實感與驚心動魄。(還是說藍鳶作為魔法師,可以瞬間移動到不同州?)

  讀到後面,覺得藍鳶忽然很像武俠小說或男性向輕小說裡常有露水情緣機遇的男主角,前有蘇曼伽、後有艾蓮娜,皆是美貌而堅強的秀異女子,或多或少在跟他的邂逅裡,種下一點對他的在乎或情意;而藍鳶跟她們一起創造出來的時光或事物,則在離別後,成為支撐她們繼續下去的信念之一。不過,這個未來猜測可能想得太早了。或許登基為荳蘭國王的蘇曼伽還會活躍於藍鳶日後的人生,魔法能力與實戰經驗日漸老練的藍鳶或許哪一天有辦法解決被開啟的預言危機也說不定?沒必要此刻就斷言他倆再無續前緣的機會。

  藍鳶成長期似乎鮮少獲得家族長輩的親情與同輩兄弟姊妹的關愛,我相信這一點應該多少影響他的感情觀或依戀方式。他所愛的蘇曼伽又因兩人家世差異過大,幾乎確定兩人無法長相廝守的絕望也令藍鳶飽受打擊;失憶期間化名弗爾丹特與艾蓮娜的短暫情誼也像流星一下倏然即逝,令他再次感受到被拋棄的心痛孤寂。我覺得這些體驗正慢慢推動藍鳶遠離「在相同地點扎根立業」的人生路線,轉而走向「航向未知世界的冒險」。

  應該會是一段波瀾萬丈的旅途,但同時可能意味著他不會與熟識的親友一樣,用漫長歲月與許多人培養出深厚親密的感情連結,至多享有萍水相逢之緣帶來交心瞬間的璀璨歡樂。當然,會走向這個局面,閃避忌憚藍鳶魔法實力而欲殺之絕後患的幕後黑手的實際考量亦是原因之一。劇末那座漂流島嶼感覺很棒,彷彿象徵著藍鳶不但擁有棲身於此安身立命的家,也是承載著他的身軀與時光,順著水流航向未知遠方的冒險之船。

  《離散之星》我最喜歡的還是作者針對地景、海象、植物、氣味、礦石細細刻劃出來的感官饗宴,透過視覺、嗅覺、聽覺的交織讓讀者穿梭於不同文化風貌的國家中。後期藍鳶英雄式的翩然而至南隆灣,為家鄉抵禦外敵襲擊的演出非常精采,彌補了前面甚少「航海途中」描寫所帶來的缺憾,而藍鶯回想與威廉談論半島動向、藍鳶與穆蘭池討論世界局勢兩個情節,他們回歸南隆灣出身的立場去揣想接下來的可能發展,讓人感受到大航海時代下備受地緣政治考驗的平凡民眾深藏的憂慮心思及為保障家鄉安全而殫精竭慮的生存考量。


A 豎旗海豹《東方魔法航路指南》|雨光森林


*劃線筆記:

頁一四零
  就算你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往昔的陰影也只是換張臉皮,再悄悄從背後攫住你。

頁一四八
  
創造星星的魔法。你知道,人的命運起伏與星辰運行息息相關。如果你能創造專屬你的星星,投射在你想要的軌道上,你就能改變命運。沒錯,這就是能扭轉命運的終極魔法,挑戰諸神的棋局。

→扭轉命運這句話真是熱血沸騰啊。

頁一九零
  
魔法師講求契約精神,因為魔法師尊重自己吐出來的話語跟文字。在所有荒誕不經的咒語成為真實之前,魔法師本身第一個相信;換句話說,一旦魔法師說出了咒語,則在魔法師眼中,就是真實。只有以魔法師對自身話語的絕對信任為基礎,不可思議的咒語才會逐漸從魔法師一個人的真實渲染開,成為公認的事實。魔法的構成要素,就是施術者對自身話語之百分百信任。當然,這種對自身言語的信任與尊重,就像所有美德一樣,持有的方式就是必須長期維持。一個人如果只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才實現承諾與誓言,那就不是真摯的承諾與誓言,而是謊言。

→看到這段話,腦海裡緩緩浮現「知行合一」這句話。

頁二零三
  
而敘述者多用過去完成式來回顧這些刻骨銘心的故事。他覺得這是種帶有悵然的敘述方式。那表示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人具備了那樣的特質、模式與習慣。彷彿那是一部份的自我,是一根指頭、一截頭髮或一只耳朵般的存在,但在某個十字路口,那部份的自我從此留在後頭,像遺忘在車廂的雨傘。如果那事物是美好的,那加上曾經更增添鄉愁。⋯⋯曾經的美好是關上大門的玫瑰園,是無能再相遇的金蘋果。
  就算那曾經之物,以現在眼光審視是有瑕疵,但加上曾經,⋯⋯
在曾經裡,看起來都只是年少輕狂,不是什麼天坍下來的過錯。曾經的荒謬看起來多了種青春酸甜。但假如那曾經之事是絕對不討喜的負面成份,曾經混過幫派、曾經藥物成癮、曾經被霸凌,也不會因為加上曾經就讓人感到欣喜,從此走向光明的道路。因為,陰影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甩開的東西。甚至恐懼陰影從背後襲來的念頭,也會成為陰影的一部份。曾經無法隔絕陰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