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Francine Jay《簡樸生活的實踐: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

  極少消費者要努力成為蝴蝶,盡可能活得輕盈、優雅,而且美麗。我們想要帶著輕便的行囊走完人生旅程,不讓多餘的物品成為負擔,把地球及其資源完整無缺地留下來。——節錄自頁二七七。

  我的清雜物之旅直到今天都還是現在進行式,為了不要忘記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我偶爾還是會找一些其他清雜物專家的著作來看,以求達到在不同面向刺激自己,學會整理物品、分清先後順序與捨棄,建立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簡樸生活的實踐》(The Joy of Less:A minimalist Guide to Declutter, Organize, and Simplify)在這一點上只有少部分能滿足我,大部份的觀點早在先前近藤麻理惠與Phyllis的著作中讀過,例如:內圈外圈、一進一出在Phyllis的《零雜物》與部落格文章中都出現過。

  Francine Jay的文字風格輕鬆、新鮮、活潑,感受得到西方和東方作者在思考與表達方式的不一樣,但在主題陳述上稍嫌冗贅。她的確是依照類別來寫作,根據空間、物品的差異有些微調整,整理的方法也要變更,但在最後的主題,也就是「人面對物品的態度」,在每一個子題目的整理結束後,總不忘換句話說相差不遠的結論,加上美國和台灣無論氣候、居家環境的諸多不同造就生活方式的不同,作者在舉例時提到的物品能讓我有所共鳴的較少(哪個台灣人家裡會有除雪機?),導致我看到後來有點煩躁。

  《簡樸生活的實踐》的論述就結果而言,主要有兩點概念令我感到新鮮:
1. 為了追求極簡生活,我們必須抗拒在住家重現外界環境的念頭。(頁五十一)
2. 我們必須改變對平面的物理特性有不一樣的想像,將平面空間想像成滑滑的狀態。如果它像冰一般滑溜溜的傾斜幾度角,任何東西都無法在上面待太久;我們還是可以在上面做自己的事,但事情結束後,凡是駐留的東西都會溜到檯面下去。(頁八十四)

  另外還有一個,與其說是新概念很有趣不如說是被一針見血的衝擊到了。對啦!我就是那個在家裡擺了《戰爭與和平》的人啦!(印象中是博客來特價時買下的,而且到現在沒拆封_)我還有一套三冊的《悲慘世界》呢!(只讀了一些片段TAT)

  《簡樸生活的實踐》是不錯的清雜物書籍,文筆也耐讀,如果放棄在作者論述中尋求與自家環境共通點的執著,單看美國人會在家裡擺置些什麼器具設備也挺好玩的,只是現在的我跟這本書的頻率並不完全合拍,她的文章風格像是在跟姐妹淘對談,有種又快又俐落的對話感,但也因此讓我有在瞬間被塞入大量討論,來不及消化各種資訊的不適。

  若要說的話,我個人更喜歡同為如果出版的《理想的簡單生活》,Dominique Loreau的文字風格典雅、雋永、透著禪味,買下數年後,幾次再讀都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緩慢、平靜、淡然,散發出作者自生活中體悟出來的極簡哲學。不過《簡樸生活的實踐》最後探討全球化的議題指出勞工剝削、生產流程不透明、碳足跡等等的問題讀起來很有意思,搭配開頭引用的那段「成為蝴蝶」的話,讓我覺得讀起來很美,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具備簡單、乾淨、明快的氣息。


*劃線筆記:
頁五二至頁五三
  在成為極簡主義者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減少家中需要受到照顧和關注的東西,幸好這麼做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娛樂和活動改到公共場所即可。如此一來,反而收到相當美好的效果。因為經常出入公園、博物館、戲院和咖啡店,而不是試圖在自個兒家裡創造類似的體驗,我們也變得更合群、更融入社會,換言之,推倒物品在我們四周築起的高牆,就能走到外面的世界,享受更清新、更直接,也更有收獲的體驗。

頁二〇四
  我們雖然看不到那些擺在閣樓、地下室和車庫的東西,它們卻不會消失,而是懸在我們心頭,堆在我們的腳下,向我們步步進逼。光是想到被垃圾環繞就讓人感到窒息。因此,盡可能縮減這些空間裡的東西,只儲存固定(或預期在不久後的未來)會用到的,不要塞滿「以防萬一」的東西。少一點身外之物,生活會多一點快活!

頁二六二至頁二六三節錄
  「減量、再利用、資源回收」(Reduce, Reuse, Recycle)中,「減量」才是三個臭皮匠當中的無名英雄——因為買的愈少,需要回收的也就愈少!減量能有效減少這個耗費大量資源、勞力和能源的過程,因而它是極少消費者的哲學核心。

頁二八一至頁二八二
  極簡生活帶來自由——擺脫負債、雜物和惡性循環的自由。你消除生活中每一樣無關緊要的東西,就像從肩上卸下重擔。你不再需要經常買東西、付錢、清洗、維護,以及確保東西不會發生三長兩短。當你不再追逐身份的表徵或和別人比較,就會有時間和經歷追求更有意義的事,例如和孩子玩耍、參與社群、思索生命的意義。

  成為極簡主義者後,我們等於剝去所有多餘的物質,顯現出真正的自我,我們慢慢思索自己的本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能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脫去消費主義的繭殼,以詩人、哲學家、藝術家、行動人士、母親、父親、伴侶、朋友的身份伸展翅膀。最重要的是,我們透過自己所做、所思和所愛而不是所買,來重新定義自己。

頁二八三
  當生活裡充滿太多東西也是如此,沒有空間容納新的體驗,錯過開發自己、深化與他人關係的機會。成為極簡主義者能幫助我們,把多餘的物質清出我們的家、行事曆和心,就好比把杯子的水倒光一般,將能給予我們無窮的能力來生活、愛、希望、做夢,以及享受很多很多的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