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下的怪獸1》首先吸引我一再複習的是加筆漫畫中輕鬆逗趣的互動,尤其是作者針對每種玩具類型來了個「去過最恐怖的地方」問答題,無論是狼先生的洗衣機、鑰匙的腸道,他們的答案都讓我難忍笑意,試著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像,的確深有所感那是很恐怖/噁心的地方XD
《床底下的怪獸1》正式故事裡我最先注意到的是約邁,約邁實在是讓人心疼的孩子,從小喜歡娃娃、擅長縫紉補綴,但為了達成母親對兒子的期望,硬是壓抑真正的自我及興趣,那一句「因為我愛她,她也愛我」成為約邁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那是他的溫柔、他愛母親的方式,包括接受母親再婚的決定,可這般努力卻抵不過突如其來的意外、失去一切的衝擊,那個讓他努力下去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看到這裡,深深覺得約邁是個體貼又惹人憐愛的好孩子,幸好最後擁有了新的家人,而且鼓勵他不要放棄能帶給自己幸福感的娃娃與縫紉興趣。即使是不符合社會的主流性別期待的愛好,也能全然被接納與理解,不需要再勉強自己,可以接受真正的自己了,能有這種家人,真幸福啊。真是太好了⋯⋯約邁QAQ
在完整閱讀第一集單行本之後,才漸漸瞭解作者用心設計的世界觀。玩具是夢的守衛,戰鬥力量的根源是與主人的羈絆、主人對他們的信任及感情,當力量衰竭時,就是預告與主人離別之日即將到來,因為那意謂著主人有所成長或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了。即使玩具之間眷戀不捨,也只能正面相迎分別時刻,過往回憶珍藏於心,重新詮釋人與玩具、玩具與玩具的邂逅分離,將不得再相見的感傷扭轉成凜然正氣的成長象徵,玩具已經完成使命,可以安心放下守衛孩子夜晚的職責。
長頸怪看起來萌萌的,那圓潤的體型看起來毫無攻擊性,可又不知為何輕易就能吸引雜草怪物沾黏依附,轉瞬間即大量繁殖,讓一干專職護衛的玩具不知如何決定他的去留。長頸怪看起來性情溫柔,蠢得很可愛XD跟狼先生及鑰匙的求饒、詰問、吐槽,不知不覺建立起夥伴的信賴意識?雖然狼先生還是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XD
在日更網路上追完後續六話後,感覺莎拉的過去和她的說謊癖、暴力傾向應當有某種程度的連結,約邁、莎拉之間的關係也逐漸改善,先前埋下的伏筆開始有回收的跡象,正覺得故事來到精彩處,就錯愕聽聞腰斬的決定,可惜這一切都毀在作出這個決定的高層了。
在三月的時候我經由這篇文章認識到《床底下的怪獸》這部作品,這部作品的名字在我心裡靜置幾天,慢慢發酵成形為想一窺故事的好奇心,這期間又發現另一篇推薦讀後感,隨後偶然發現家裡附近的書店原來有鋪貨,想著推薦文作者品質保證的推薦,在這種種心情的堆疊下,買下這本書,進而意識到日更這個平台、愛尼曼這個出版機構的存在。出於好奇心,幾天內又陸續購買了《我是獨角獸》、《七月半》、《無常鬼》、《退休的勇者們》、《實驗品家庭》等漫畫,結果正當我逐漸從不認識轉向為關注這些作品的態度時,日更就作出一口氣腰斬四部作品的決定,這個同時傷害作家、讀者與自身品牌形象的決定。
我是個習慣按照自己步調吸收資訊的人,除了定期光顧讓我信任的訊息管道,鮮少主動搜尋其他資訊來源,因為我無法應付龐大的資料量同時進行篩選作業,所以採取這種策略避免讓心靈負擔過重。因此,當我認知到這些資訊新來源時,通常已在其他較主動出擊認識該管道並判斷是否值得支持的敏銳網友間流傳多時了。簡言之,我獲知的訊息是已通過別人篩選出的結果。《床底下的怪獸》也好,日更、愛尼曼也是在這樣的行事策略下後知後覺的知道其存在。
日更高層作出這個決定,對作家來說,首先會對公司萌生不信任感,覺得自己的作品會被輕易捨棄,連好好說完故事的緩衝時間都不給,被迫直接結束,連私底下運用其他方式說完故事都不被允許,作品被踐踏,沒有得到尊重的對待;以作家的立場面對讀者,必須心懷愧疚向讀者致歉並感謝,哪怕腰斬不是出於自願的決定,即便讀者並不是要責怪身不由己的作者,作者這方仍必須承擔讀者的情緒浪潮,無論是憤怒是失望是難過是無奈是遺憾是安慰是祝福。
讀者群裡面應該有成立初期就認識到日更並付出支持的讀者和如我一般後知後覺的讀者吧。對前者來說,一路的關注換來作品被腰斬的結果,傷了喜愛作家的心、亦傷了自己的心;對後者來說,才剛追蹤到這個新的平台,認識到與老牌出版社漫畫不同風格的趣味,就愕然發現管理階層作出倉促粗暴的腰斬決定,於作品、於作者都沒有給予絲毫的尊重,等於瞬間破壞剛萌生的些許好感,評價還刷到負面數值。不管是哪一類讀者,相信都對日更的經營模式再無法輕言信任,畢竟誰知道是否又有下一個倒楣者受害?為了避免再次傷心,還是省點感情的投注,以免若有下回,反彈回到自己身上的傷害力道更沉重?
至於完全不認識日更的人呢?根本不認識,連提起感情深淺的必要都沒有,既然已經擁有既定的漫畫閱讀門路,又何必特地再增加一個新的管道?反正自己過去在沒有這個東西的狀況下也活得很好,那麼今後就算不特地接觸新的漫畫刊載品牌,也無所謂吧?
身為讀者的立場來看這個結果,也只能判斷管理階層將投資下去、卻尚未能完整回收的成本看得比費心建立的品牌形象、作家信任、讀者信任等無形資產還要重了。真的覺得失望。我不知道日更與愛尼曼經營團隊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事業品牌,成立當初是否估算過經營新興品牌必須耗費多少金錢、時間與心力?倘若收穫不成比例,而無力再繼續投注資源支持作家,是否能思考出一個出版社、作家、讀者三方都能接受的結果,促使商業合作的關係能以讓人感受到尊重且較不遺憾的方式落幕?
哪怕是老牌出版社,擁有既定讀者支持的資源都不見得能讓新推出的本土作品馬上受歡迎,何況是新的品牌?發現、接觸、認識、理解、喜歡、深愛,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日更腰斬事件最讓我難過的是,台灣漫畫家要發展漫畫事業,先天資源就不足,後天資源卻更加欠缺:經營團隊勢必得耗費更多心力宣傳行銷,才能讓台灣讀者投注一些眼光到本土作品上,否則連你消失的當下,讀者恐怕都不知道你曾經存在,然而出版商對新作品在市場反應的觀察期卻比日本還短、一旦決定腰斬竟連給予緩衝的人情義理都沒有,直接抽手不再支持,想想都覺得哀傷難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