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初次引起我強烈反應的是阿廣存心刁難想買回收音機的老伯,那種感情摻雜了不解、反感、些微厭惡,就如這篇文章所言,我的確是太習慣物與人之間的故事是溫馨發展模式的讀者,以致於對阿廣的強人所難感到錯愕,我忽略了想將物品留在身邊不見得是喜歡,而是依附了苦澀過往的可能。仔細想想,過去閱讀《古書堂事件手帖》,書中角色幾乎都是基於喜愛而將舊書留在手邊,苦澀的不是舊書本身,是人與人的恩怨情仇,而這點並不妨礙他們愛書,且倘若是看到就會回想起痛苦的書,轉手即可,如同栞子將《CraCra日記》轉賣他處一樣。
四篇故事當中,我個人較偏好後兩篇,因為有更多當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講述「他們」從矛盾衝突、冷靜細聽對方的心聲、達成和解的過程:冷戰的情侶、為職涯方向爭執不下的母女,雙向互動讓我更容易感受到兩個人其中的情感轉折,彷彿親眼目睹璞玉打磨成光亮玉石時,那感動的一瞬間。對當事人而言,是「我們」「一起」經歷了什麼,所以才走到這裡,如果沒有「你」在「我」身邊,這份「羈絆」也無從開始。大概就是這樣的感動。
〈刮鬍刀〉我喜歡阿廣委托美容師朋友替那位講求效率的男友刮鬍的安排,無法理解女友贈禮的心意,就用身體來體會吧!仔細用心刮鬍背後是一套不同於效率至上的生活哲學,讓人學會放慢腳步,不要急於往前衝而忽視照顧自己、身邊人或路過的景色,想必女友一定是希望男友偶爾可以緩下腳步慢慢走吧。一開始遲鈍男友沒注意到這份用心,所以我才那麼喜歡阿廣運用行動闡釋女友心意的體貼,而且跟前面刁難舉止相比,這個做法沒那麼強勢。另外就是葦琪在本篇中也幹練了些,工作上打理妥當,也能輕鬆自在地開阿廣玩笑,還能小小惡整氣急敗壞想買回刮鬍刀的客人XD
〈音樂盒〉則是葦琪與母親將各自的心聲攤開來說明白的橋段,我特別喜歡。初登場時給人蠻幹又不聽人說話,頗有直升機父母架勢的她,也在爭論的過程裡軟和下來,揭開母親確實有為女兒前途著想的一面,曾認真調查過葦琪理想職業的現況,才決意勸退,並非是全然要求她代替自己實踐夢想。我想葦琪母親雖然認為自己是基於女兒的音樂實力才近乎強迫的要她走這條路,不過在我來看,那很明顯的就是「自己當不成,就把願望寄託在兒女身上」的典型例子。葦琪的應對也夠明理,儘管在母親的火爆開場下,差點就要被刺激到用同等力度反擊,但還是冷靜了下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弊,成功讓母親放棄執念。我覺得這是葦琪有所成長、很重要的一幕劇情。
儘管〈收音機〉、〈海洋女神〉相對後兩篇整體喜好度低了些,但我很喜歡夜透紫穿插香港歷史在其中的用心,無論是行船水手的艱辛、涼茶舖的平易近人都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我看完這本書後,都對涼茶舖的存在萌生強烈的好奇心,心想「總有一天去香港玩,我一定要去光顧涼茶舖」!
夜透紫描寫市井小民日常的用心與作者後記搭配起來看,更是打動人心:「現在,我們開始在乎了,開始想保存回憶了,但是錯過的事物不一定有機會能再找到,這種懊悔恐怕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曾經,我們為了全力追求經濟進步而放棄的事物,不見得能有機會再買回來,畢竟很多東西是不能買的。歷史如是,身份認同亦如是。」這番話、這番感觸似乎也很符合台灣的現況,故而讓我很能感同身受。不過,就像從細細地品味日常生活為開端,我們就慢慢的重拾以前那些被我們捨棄的事物吧。重新體會它們和自己的關係,一點一滴的收集、珍藏起來,如此一來終會有找回自我定位的那一天吧。不是別人強塞給自己的歷史,而是自己腳踏實地而獲得的自我價值。
曾經共度時光與記憶的人們、曾經蘊藏珍貴回憶的物品,倘若有一天,你們再次相遇,這一次,你下定決心伸手留住他/它相伴在側的理由是什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