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玉樹後庭花〉之後,內心惆悵了好一段時間。故事和主角設定其實是我會期待的類型,會盼望原本各有心上人或愛人的夫妻因緣際會結縭後,逐漸化解隔閡、生出真情相濡以沫,結果讀到結局只覺得沉重到谷底,覺得這兩人的婚姻開端雖然有些難關等待克服,但明明只要雙方都努力磨合一些,應當還是可以迎來和樂美滿的時候,就算無法發展成刻骨銘心、濃情蜜意的愛情,但起碼可以變成相敬如賓的夫妻吧?怎麼會惡化走到徹底死局、無可挽回,回想起來這些年竟是連一絲溫情都不曾共享過的夫妻關係呢?
這股情緒終於消停些許後,取而代之的是對太子(後繼位成為皇帝)的滿腔怒火,我覺得這段帝后婚姻關係之所以悲劇收尾,身為男主角的皇帝必須負起最大責任,於私情他偷偷喜歡和寧王兩情相悅的崔姣而強奪他人所愛,於皇儲之位,續娶妻子仍是崔家嫡女能夠持續保障他的地位不被其他庶兄弟威脅。
是他用皇家權力迫使原本心儀寧王且無意成為太子續絃的崔姣不得不嫁給他。
是他在婚姻相處裡陰晴不定、惡言相向,捨棄婚後可以慢慢培養感情,讓崔姣慢慢對初戀釋懷,將目光和感情轉移到他身上的機會。
是他用自己狹隘的嫉妒扭曲崔姣的舉止,用每一次的粗魯和惡劣對待將夫妻關係愈推愈遠。
是他在婚後不曾敞開心扉,坦率且不帶任何攻擊性地和崔姣溝通彼此心中所介懷的點。
是他過度自信與高傲,以為憑藉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任何女子無論原本心屬何人,與他結婚就會自動放下初戀,主動討好他、喜歡上他,而他不需要做任何解釋和努力,站在原地等她朝自己走過來親近就好。
是他心知崔姣心有所屬卻橫插一腳、棒打鴛鴦、奪人所愛,卻反過來指控寧王覬覦自己的太子妃。
是他不曾認真處理兩人從姊夫與小姨子轉變為夫妻關係的尷尬,也不曾好好對崔姣坦露對她的心意,就妄想越級打怪,用第三者試探兩人幾乎是零的感情基礎。
特地派宮人去通知正室說他寵幸一位女子,問妻子接下來該怎麼安排,覺得這種方式可以試探或增進夫妻感情真的愚蠢得引人發噱,很想問這位皇帝難道跟《再婚皇后》的索本修雲端共享腦迴路了嗎?如果只是拜託其他女性扮演煙霧彈就算了,實際上真的跟其他女性有不軌關係,不管妻子原本對你有沒有情,她應該會對你打上一個大叉吧。雖然不清楚皇帝這種自毀般的婚姻決策是什麼思考邏輯,我自己的假設是:
1.妻子對政治聯姻的丈夫無情意,目睹丈夫新婚沒多久就找新人,心裡可能會覺得寒心,提前警告自己不要放太多私情在這位薄情的帝王丈夫身上,也會加倍體認到彼此的關係就是維繫體制運作和家族職責而存在,可能把他當作又敬又畏的老闆,而不是能推心置腹說心裡話的丈夫。
2.妻子對政治聯姻的丈夫有情意,目睹丈夫婚後很快背棄兩人的感情,迅速找第三者,內心會感到傷心,也無法再像從前一樣全心全意愛著對方,無論從前感情如何,第三者的存在終究讓彼此貌合神離,再無修復關係的可能。
我真是不懂這位皇帝,為什麼不是老老實實地和第二任妻子崔姣多多相處、培養感情,也不是把握住每一次的相處時光,多採取些能讓崔姣感受到被丈夫呵護與愛惜的言行舉止,而是用找第三者這種無論從哪種角度看,都會令正室妻子寒心或傷心的前提去試探妻子的感情,假設她真的對你有情,在意識到第三者的存在後,也必然會像光滑的鏡面開始出現絲絲裂痕般,在兩人的關係裂開一道傷疤,不是嗎?
何況站在崔姣立場,眼看著和堂姊崔妁婚姻期間,不曾有過其他女人的姊夫,與自己婚後開始陸續立了側室,應該也只會加深「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崔妁在丈夫心中的地位,所以新來的妻妾是誰都無所謂了吧」的認知。到底哪個人會在丈夫兩任婚姻的差別待遇下,察覺到他真正喜歡的人是自己啊???
崔姣雖然對初戀無法徹底放下,但婚後終究沒有跟寧王做出逾越分寸的互動,但皇帝連妻子對初戀的遺憾與愁緒都無法忍受,不是動不動醋意橫生,就是惡言惡語的拿崔姣在乎的人事物恐嚇她,自己卻給崔姣戴了一頂又一頂的綠帽,還妄想能藉由這種歪路促進夫妻感情。其他古代言情小說裡的男主角能等待伴侶放下舊愛,專心看著自己,哪個不是潔身自愛,又秉持著愛人如養花的心態專注於彼此的關係,也把握機會創造一次又一次兩人共度的美好時光。
滿心怨懟妻子無法捨下初戀、移情於己,卻無法用同樣標準要求自己守節,反而光明正大地三妻四妾;動不動盛怒之下就說出傷人的惡毒言語,還盼望會妻子主動親近自己。以為這種隱晦到枕邊人完全感受不到一絲幸福的深情,能成為加深夫妻情的磚瓦,殊不知只是讓原本就只是零的感情基礎一口氣跌落谷底,直接變成負數,其他策略亦無半點讓夫妻關係升溫回去的可能性。皇帝還是作夢吧。夢裡什麼都有。
我知道背景是古代封建社會,而男主角是皇帝,價值觀自然不能用現代人的標準去看待,但一邊看還是一邊忍不住生氣。你明知崔姣原本心有所屬,也知道這段婚姻關係並非她所求,男主角既然想要崔姣移情於他,難道不該付出更多努力和誠意,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嗎?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方方面面傷害妻子後,認為兩人的關係仍能夠親密和睦?
我覺得崔姣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遇見這位原本是姊夫的丈夫,不幸被他愛上又不懂表達愛情而度過痛苦的九年婚姻,而皇帝最大的悲劇是他本身的個性,讓夫妻關係從疏離到劍拔弩張,最後妻子服毒自盡,等同用這種方式才讓自己意識到妻子跟他結縭後是多麼痛苦,而他在妻子臨終之際才幡然醒悟,願意放下妒意和怨懟去同理妻子、給予妻子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昧等待她違心地迎合自己或從妻子那裡索取情感付出。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在我來看,這段九年婚姻的悲劇則是兩人的想法自始至終都不在同一條線路上。崔姣那裡大概是世情視角,認為自己就是扮演封建社會下「賢惠、能容人又識大體的正室妻子」,尤其身為皇后,丈夫是帝王,崔姣應該也完全不認為婚後丈夫會只守著自己一人的可能性;皇帝則是愛情視角,一心以為只要把崔姣變為自己名正言順的妻子,她的心也自然會慢慢轉向自己。殊不知崔姣是位死心眼的少女。太子姊夫能在元配過世半年後,毫無心理障礙地迎娶元配的堂妹;但第二任妻子卻無法輕易忘懷初戀,甚至在婚後丈夫的惡待對照下,初戀在記憶美化後反而變得更難以忘懷。
另一方面,皇帝又無法捨下帝王的高傲和意欲將君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意念,將自己改變先皇要崔家滅亡的遺詔,轉而讓崔家衰敗的舉動視為施恩之舉,明明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才要刻意打壓崔家,卻反過來斥責對此在那之前毫不知情,也承受丈夫屢次暴力虐待的崔姣不知感恩戴德。
崔姣妥善安排第一位衛姓側室的後續後,只得到丈夫陰陽怪氣的指責後,心裡肯定很無所適從吧?搞不好會想說「我都已經按照這個社會對正室的要求去對待妾室,卻反而招來丈夫的惡意。到底是怎樣?」既然喜歡人家,就好好地表達出來啊。明明才剛結婚也不太熟,就以為兩人會有心靈相通的默契,指望人家為了你木已成舟的妾室吃醋,皇帝想太多了吧。還有,把其他妾室當作刺激妻子的工具人,把其他女人當什麼啊?男主角真的無論從崔姣的立場還是其他側室的立場來看,感覺都很渣耶。
〈玉樹後庭花〉讀得最讓我鬱悶的是夫妻倆心靈始終不曾相通,而不知有無意識到,皇帝本身的權力為妻子帶來的壓迫感,注定她無法很輕易地去親近他,而皇帝沉浸在自己的愛情想像裡,若崔姣言行剛好符合他的期待就和顏悅色,一旦察覺她並非出於喜愛自己的心態而表現出這些舉止或任何不符合他對愛情劇本的預期,就瞬間翻臉,冷言冷語對待崔姣,拂袖而去。完全在夫妻關係裡雪上加霜的對待方式,本來崔姣就因雙方地位落差,而戒慎恐懼地應對皇帝丈夫,崔姣哪怕心有不滿或委屈,礙於地位差異,也不可能毫無顧忌跟丈夫大吵,只能繼續將心底話壓抑下去,勉強講一些違心之論去滿足皇帝丈夫。
皇帝的反應加劇惡化夫妻關係,連這點都不自知,活該你連追妻火葬場的機會都沒有啦!還說什麼「如果還有下輩子,我必會趕在別人的前頭,第一個找到你,先娶你,這樣你可否能半點喜歡上我?」依我看,崔姣若有遺願,說不定是唯願來世彼此不相識。活著的時候不好好對待妻子,一直做出讓她傷心的事情,也沒有耐心花時間培養彼此的感情,甚至在鬧翻後軟禁她數年,摧毀她生而為人的意志,猶如行屍走肉的活著。若非你是封建社會的皇帝,這種動不動對妻子家暴、三番兩次搞外遇又要求妻子忠貞的雙標丈夫,在現代早就被妻子訴請離婚了啦!怎麼好意思把「深情」二字往自己臉上貼。邂逅順序不是重點,重點是相處過程你有沒有善待她、有沒有給予妻子需要的情感支持。
妻子過世後才說自己喜歡她,這又算什麼自我感動的深情?帝王遲來的懺悔猶如鱷魚的眼淚,算了吧。我看完故事後想了很久,皇帝的深情到底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想了一下,可能表現在第一任妻子過世後半年就無視寧王和崔姣情投意合之事實,強娶她為續絃,以及崔姣過世後不再立繼后這點吧。還有就是他可能真的看在崔姣的份上沒有對崔家趕盡殺絕。
不是啊!那說到底,崔家甚至其他人的死活根本端看皇帝的一念之間啊。你讓他高興,他就讓你活,配合你笑一下;你拂逆他的想法,他就虐待你甚至傷害你的家人。明明是自己仗著帝王權勢把所有人像戲偶一樣操弄戲耍,要他們迎合自己的心意滿足私情,為了讓君權穩固,坐看各掌一方權勢的重臣明爭暗鬥,於私於公吃盡一切好處,皇帝怎麼有臉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嘴臉啊?(愈想愈氣)
「也好,等誕下龍子,崔家潑天的富貴權勢守得更加固若金湯之時,我失去的那些東西才不算白費。」
不過這些死後虛名對崔姣沒有意義,就跟她入東宮為太子妃對長輩說她捨棄了珍重的事物,也是為了向長輩們看齊要得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人生走到決定服毒的最後,再捫心自問一次,崔姣真的會再次回答「沒錯!那些權勢榮寵正是我不惜代價也要得到的一切」嗎?崔姣給我的感覺扮演的是皇帝生命中的逆菩薩,藉由這段婚姻和自絕性命讓皇帝意識到自己在情感認知上的侷限和錯誤。他對待妻子的方式是一系列錯誤,促使兩人的婚姻關係走到無可挽回的最糟糕的結局,也讓尚年輕、本來能活更久的崔姣選擇服毒結束這段人生。
但崔姣的人生也不應是為他人作嫁,我相信她也有自己的人生主線要體驗,若這個故事能給予男女主角一次重生機會,我會希望崔姣也能突破原本困住她的思維,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這段人生,無論是初戀、婚姻抑或是家族壓力。崔姣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妹妹性格,像是在長輩兄姊懷裡撒嬌的妹妹,或是和地位相近的同輩人打打鬧鬧的小姑娘,不像崔妁那種穩重成熟透徹的姊姊性格。和崔姣溝通,我覺得要多費些心思,可能是信賴的朋友們透過閒聊談心慢慢讓她卸下心防流露出心事,或是在上位者願意放下身段循循善誘傾聽她的心聲。
然而這能做到這兩項的人,在她入東宮後都失去了。家中長輩只會以家族責任壓在她身上迫使她接受這樁婚姻,性格溫吞、不善於表達內心感受但還是想要守護家人的崔姣,也只好默默接受家人將整個家族的興衰都壓在她身上的沉重壓力扛下來,入宮後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崔家。可丈夫卻是動不動拿帝王權勢壓迫她的人,並不是能敞開心扉相處的人,反而是帶來痛苦與壓力根源的人。身邊沒有任何可以放心訴說心事的對象,就連無法克制情緒而落淚的舉動也被丈夫因妒斥責。我想崔姣這九年婚姻應該都過得很孤獨吧。
不知作者在創作時有無參考史實上帝后夫妻的關係性?〈玉樹後庭花〉崔姣這一名稱讓我想到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第二位入東宮的衛妃則讓我聯想到衛子夫,剛好她也有一位驍勇善戰、能在戰場立功的弟弟;大小崔后的設定則讓我想到南唐李煜的大小周后。由於讀完這個故事後,真的心情太沮喪了。我還一直狂翻網路上推薦的姊夫文學書單(是說世上竟然還有「姊夫文學」這種創作分支,果然創作的世界無奇不有),想要找到跟〈玉樹後庭花〉的主角設定比較接近而且是Happy End的故事當代餐來安慰我那受傷的心靈。但找不到符合我條件的網路小說,這場短暫的搜索之旅就落幕了。我設定的條件如下:
如果神通廣大的書友們有知道符合上述條件的古代言情作品,請務必推薦給我。我對這方面的瞭解實在不足,搜肚刮腸只想到匪我思存《東宮》的番外篇〈滿架薔薇一院香〉,這篇男女主角都是彼此初次也是唯一的結婚對象,並不完全符合前述條件,但十六娘多年來一直誤以為丈夫李穆喜歡另一位朋友,雖然李穆結縭多年不曾認真解釋,但不曾出軌其他人,保障妻子的正宮地位沒有任何人可以威脅,且一直很有耐心且溫和地照顧妻子的情緒,婚後多年終於確定夫妻倆兩情相悅,李穆完全值得這個結果啊。
反觀〈玉樹後庭花〉的皇帝,活該你和妻子徹底離心,不對,你們根本從未真正交心。皇帝特別讓人惱火的是,妻子和他相處的大部份時光都懷抱著伴君如伴虎的生死交關恐懼,但他只會活在自己的愛情想像裡面,仗著天子權勢,把妻子的惶恐單方面當作夫妻調情,絲毫感覺不到妻子崔姣根本無法從這個情境體驗到絲毫安心或歡悅。(第N次罵皇帝男主,如果彈幕文學能在〈玉樹後庭花〉的男主角身上實現,他的視野必然一片烏漆抹黑,因為會佈滿我各種不換氣、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的瘋狂謾罵 (/‵Д′)/~ ╧╧)
搜尋書單途中,倒是找到另一篇符合我部份條件的故事〈阿彌〉:
〈阿彌〉的王爺夫妻最後是離婚收場,但整體來看,我還是覺得比〈玉樹後庭花〉的帝后夫妻好,至少最後阿彌的心聲多少有傳達進丈夫沈瑜心裡,丈夫也多少瞭解到妻子的感受,當然沈瑜的應對仍不妥,夫妻依舊分手,但起碼一部份的內心情感是有被理解到的。崔姣的內心感受九年婚姻都無人可傾訴,就連丈夫直到臨終前也無法真正理解她的內心渴求,又無法離開這樁不如意的婚姻,那種無處可訴的鬱悶壓抑貫徹〈玉樹後庭花〉故事始末。
不過雖然一直罵皇帝,但是想想這群主要角色在面臨這些感情矛盾時,也才十幾歲、二十幾歲,無法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感而傷到人,某方面也不是不能不理解。即便是對心理健康有比古代人更多一些瞭解的現代人,因為情緒失控而鑄下不可原諒的罪行之人亦時有所聞,且此類犯罪者不分年齡差異或學經歷高低。在心理學並不興盛的古代,說不定他們都不太清楚自己混沌的內心感受,甚至不知該怎麼用健康且不殃及無辜的方式排解壓力。只是,不免遺憾如果那段有緣相處的九年婚姻裡,如果皇帝能再溫和善待妻子一點,崔姣再勇敢一點表達內心感受,這些些微變數累積起來,是否能多少避免夫妻倆後來走到最惡劣的局面呢?
如果在每一次崔姣為了舊日情意傷感,皇帝不是拐彎抹角要她自己猜測自己的怒意從何而生後離去,而是留下來陪在妻子身邊告訴她「因為我心悅妳,所以希望妳也能看著我,為了我而內心悸動」。
如果崔姣能在兩人關係未徹底破裂前獲得丈夫的告白,知曉他對她的情意,是否就能免去丈夫愛著阿妁和其他側室的小劇場揣想,用全新的眼光理解丈夫對待她的深意,試著接受丈夫的感情呢?
如果沒有橫亙著君權與重臣的權力消長帶來的雲詭波譎,兩人之間能否回歸純粹的夫妻關係去認識彼此,在餘生相守嗎?
如果有機會面臨同樣的人生佈局,那一點一點的不同,能否在最後為雙方帶來比較好的結局呢?
皇帝本身可能有一急躁就口不擇言的問題,例如父皇駕崩現場一團混亂,他對趕過來查看情況的崔姣怒吼,讓不明現場狀況的她不知所措。如果事後有去向妻子解釋、道歉,就算無法完全彌補當下崔姣感受到莫名其妙挨罵的不適,至少可以多少緩解這段互動帶來的傷害吧。
在崔姣為了振興崔家而拼命主動接近皇帝、修復關係的時候,皇帝卻因為妻子這麼做的動機並非愛他而冷淡相待,持續喜怒無常、言語羞辱、肢體虐待,將本有機會順勢表現心意的推掉,反而用這種方式惡化彼此關係,就不能拋下那點尊嚴乾脆打蛇隨棍上地接受妻子的示好、親近嗎?就不能換個角度想:「雖然現在妳不是因為真心喜歡我,才主動待我好,但慢慢相處,假以時日,我們也會醞釀出真正的夫妻情意。」而和顏悅色地善待她,一點一滴地累積出只屬於兩個人共度的特別時光嗎?
皇帝面對崔姣既高傲又自卑,在她生產命懸一線時,搬出威脅寧王及其家人性命的言語來刺激崔姣的意識恢復清醒,並催發出她的求生意志,在我來看,又是一次不可逆的言語傷害,為什麼動不動拿人家在乎的對象去恐嚇她呢?那樣只會讓你們的內心距離愈推愈遠啊!崔姣屢次為了寧王及其家人的安危,主動向皇帝丈夫求情,未必全然是無法捨下舊愛,或許也包含了不忍心那些珍惜的、曾經善待自己的舊識及其家人無故死於帝王獨斷下的仁心。
但這段生產插曲反過來看,也反映出皇帝內心深處也認為只有寧王(可能還包括崔家人,反正不包括身為丈夫的自己)能夠令崔姣內心有所觸動,自己始終無法被妻子置入所在乎與重視的範圍。他對此既無可奈何,又無法梳理或疏通內心百般糾葛的負面情緒,也想不到拉近夫妻心靈距離的方法,只懂得反復用暴虐的言行傷害彼此關係的行為模式,無法跳脫自己的內心侷限,用妻子需要的方式去愛惜她、展現出能感動到她心坎裡的互動。
1.〈玉樹後庭花〉似乎不是AI完成的故事,根據搜尋到的這篇讀後感作者所言,是由一位筆名「閑掃落花」的創作者完成。既然有找到作者名稱,本篇讀後感同樣記錄原作者名稱以示尊敬。
2.接著找到作者在知乎的專欄還有上一代崔家皇后姑母的番外篇,然而〈玉樹後庭花〉從過程到結局都讓我傷心,我現階段沒有絲毫想打開番外篇的打算,反正照本傳皇帝男主角的說法,先皇也是要享受美人全身心的愛與付出,同時在一切姻緣結束後對家大業大的崔家過河拆橋。讀來大概也是讓我心痛的折磨,我還是別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