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我對陸晨漪和周誓皆無太多好感,陸晨漪對周誓的濾鏡我只感到戀愛讓人盲目、階段性的少女情懷,才會對帥氣青年教師周誓有些許充滿夢幻泡泡的想像,雖然不太喜歡這一點,但勉強還能接受。周誓剛認識陸晨漪的態度,差勁到我對他的負面印象瘋狂飆升,我可以理解周誓的設定就是一位冷漠帥哥,時常被女學生投以滿懷仰慕和好感的視線,煩不勝煩的情況下對女學生表現出生人勿近的防範態度是他的應對策略,但看他動不動對陸晨漪咄咄逼人的態度真的很讓人怒氣上湧啊。
什麼陸晨漪幫他解圍就是「因為妳喜歡我吧?」、「妳是想拿捏我的把柄做利益交換?」這種居高臨下的質問態度,實在生不起半點好感,而且還在相處間不斷虛構不存在的事,誣陷並嘲諷陸晨漪(像是說她有一本記錄秘密的小冊子之類的)。我會討厭周誓這種對待陸晨漪的態度,除了就人與人相處理應互相尊重的角度而言,周誓的應對方式實在感受不到他對陸晨漪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身為教師握有掌管學生成績的生殺大權,竟然拿這種事情來暗中威脅女學生去替他做事,這已逾越師生相處的界線了吧。
如果周誓的態度能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保持距離和陸晨漪正常互動,也不要一下推遠、一下又主動超越師生立場的接近她,我對他的印象應該會好很多吧。不過作者可能要想另外的方式拉近雙方的感情就是了。周誓那種變換莫測的態度實在很難讓人捉摸。如果我是陸晨漪,八成早就受不了他不管回什麼話都要見縫插針、冷嘲熱諷的聊天習慣,而主動遠離了。儘管是很常見的言情小說為了強調主角雙方對彼此具備獨一無二的意義,鋪設前面處處屢次起衝突的坎,這樣才能映襯出後來雙方對彼此的另眼相看。
然而周誓這種公私不分的相處方式,反倒讓我意識到他不成熟的一面,他把怒氣藉故發洩在陸晨漪身上時,我感覺到周誓身上本身有些他還沒能解決的心結,而現階段的他也沒有能力解決,因此當象徵他心結的核心存在——出身富裕之家的人物屢屢出現在他眼前時,他就忍不住逮住這個機會宣洩多年來壓抑的憤怒,即使那名學生並不是跟他真正結下樑子的當事人。
不過,隨著兩人相處漸多,瞭解也愈來愈深,而周誓的應對態度可以感覺到雖然他沒有拿捏好和女學生相處的分寸,但至少踩死應該守住的底線,從他在陸晨漪面臨危險時仍會冒險相救的情況來看,他心裡應該還是有一把尺在衡量,只是外人如我來看,就會覺得他時而冷淡時而激動遷怒的態度很莫名其妙,根本是需要去上情緒管理課的人。周誓後來在我心裡的評價能稍稍谷底回升,多少是因為有寫到他堅硬鎧甲下的柔軟和直率,那份開口直言的直率可能是和陸晨漪相處時被渲染的,在做好取捨後也下定決心用那份直率為陸晨漪爭取被忽視的關懷,間接改善陸晨漪和繼母的關係。大概是這樣,結局時我對周誓的印象有好一點點。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作者安排了另一個師生戀對照組,看到周誓的惡言惡語刺傷陸晨漪時而想握緊拳頭時,一想到徐黛和高老師的地下戀情,還有在校園裡親密的情景後,憤怒的情緒就稍稍降了溫度。徐黛本來以為是那種假面甜心型的朋友,因為和羅莎有舊怨,陸晨漪夾在兩邊朋友間左右為難時,也曾想過這件事會怎麼發展?徐黛真的是壞心腸的女孩嗎?幸好最後不是,陸晨漪和朋友們也瞭解到尊重彼此的交友關係,強硬綑綁的情感勒索褪下後,換來三方和諧的相處之道。雖說初戀是那樣的結局很讓人難過,但離開會分不清楚師生界線跟女學生甚至發生關係的人,長遠來看也稱得上是好事。
除了有點戀愛腦以外,我對陸晨漪沒有太多想法。但在校內的處境確實很不容易,學生時期課業和人際關係佔據大部份生活和心思,不想要被排擠導致校園生活如窒息般痛苦,又對小圈圈的潛規則難以適應,這部份可以感受到她的為難。在這兩難的狀況她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如何拿捏好平衡跟不同朋友們的關係,羅莎在這段期間也學會尊重陸晨漪和徐黛交好的情誼,瞭解到也許永遠無法喜歡上彼此,但仍能在保持距離的前提下避免衝突。晨漪在校內要面對一干對她虎視眈眈、準備隨時找碴的紈褲子弟,回到家要面對自己不屬於這裡的難解尷尬,從這些考驗中淬煉出新的自己以及更圓融妥適的處世態度,我覺得這段經歷確實很煎熬也很不容易,前期的不敢拒絕和優柔寡斷,也映照出她後期逐步上升的成長幅度。
可能是我終究對兩位少女迷戀上年輕男老師的愛情線難以共鳴,陸晨漪和繼母嚴丹蔓的關係演變反而是本作裡最讓我動容的劇情,嚴丹蔓不僅是女強人,簡直是聖人啊。晨漪問她怎麼不跟丈夫離婚時,我深有同感。不只晨漪,我也有此疑問。畢竟丈夫橫看豎看都看不出什麼優點,沒有經商的能耐、沒有待人的真誠、犯罪也沒有好好向傷患及其家屬致歉的誠意。嚴丹蔓這麼好的人,幹嘛跟這種人糾纏呢?肯定有更好、更適合的人陪在她身邊啊。
1.人物關係不是我喜歡的現代師生戀,影響我投入感情線描寫的程度,但作者文筆本身沒有什麼大缺陷。
2.我有想過如果是不同時代、世界觀或者是架空背景的師生戀,我是否就能因為社會風俗不同,而當作那是離我很遙遠的事件接受?或者故事刻劃得更美更禁斷,我是否就能跟著一起瘋CP?但我目前沒有接觸到符合上述任一條件的作品,所以無法判斷我讀到那樣的師生戀故事,是否會像現代師生戀湧現強烈牴觸之情。
3.作者使用的中國用語太多了。看到的過程就像是在平坦的道路走著走著,忽然踩到石頭一樣,我沒有記錄有哪些中國用語,但印象中作者應該有寫到四、五個中國用語。目前確信有出現的是「大概率」、「貓膩」。「大概率」還寫在開篇第一頁,不能寫「大概」就好嗎??增加一個「率」是想強調很有數學上的根據嗎?既然故事背景設定在台灣,我知道中國用語入侵台灣生活也漸漸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但讀台灣小說還是很希望創作者能盡量避免使用中國用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