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米澤穗信《繞遠路的雛偶》

  《繞遠路的雛偶》收錄七篇短篇作品,前四篇落在《冰菓》、《愚者的片尾》之間,後三篇則在《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文化祭結束之後發生的事。《繞遠路的雛偶》比前三集都更大幅度地聚焦在折木奉太郎和千反田愛瑠之間的互動,時間的推移可見兩人感情的變化、距離的變動,還有意識到那份情愫後,自己有沒有抱持著必須跟對方長久相處磨合的覺悟?適當地捨棄自己目前的信念以便維護經營兩人共同的生活基礎,自己能夠做到嗎?

  我感覺後兩篇〈手作巧克力事件〉、〈繞遠路的雛偶〉是一體兩面的存在,福部里志在巧克力事件後對奉太郎所言的從「執著派」轉為「不執著派」的心境轉折,以及明明對伊原摩耶花也有感情,卻遲遲不願接受她的告白,就是考慮到自己是否有那份覺悟一起承擔起兩人的關係吧。奉太郎那時只是似懂非懂,四月協助擔任雛偶撐傘隨從,看到打扮得美麗端莊的千反田,那時體會到的衝擊讓他真正瞭解到里志那份遲疑與考量,不知不覺陷入同樣煩惱的抉擇心緒。

  「話說,妳放棄的宏觀經營策略部分,由我來接手如何?」(頁三三五)

  哎呀!如果奉太郎最後那句內心獨白講出口的話,似乎無異於向千反田求婚似的,大概就是意識到這句話的意義重大,而他本人那一瞬間雖然動了念頭,但到底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這麼輕率說出口或許稍顯莽撞,自己日後評估或實踐後發覺自己無法達成那份許諾的話,也可能給雙方帶來無謂的負擔與壓力。反正他們還是高中生,不用急於一時,可以慢慢摸索、慢慢考慮未來的出路。

  〈該做事的盡快做〉透露出奉太郎招架不住千反田的氣勢與她本人,雖然要出點力氣才能擺平她的好奇心,但既然還在自己能接受的範疇,那就去做吧。奉太郎在這一篇拐彎抹角地滿足千反田好奇心的做法,讓我直覺他與千反田相識初期的心態或許接近無可無不可的感受,千反田雖然會打著「我很好奇」糾纏著奉太郎動腦給個合理推論,但卻不會刻意賣慘來換取對方的回應,真的察覺到對話的另一方打從心底不願意的話,也會適時收手,不會死纏爛打。深諳人情義理又懂得拿捏界線分寸的社團夥伴們,相處起來應該是很舒適的時光。我認為這時候的奉太郎多少應該是基於這些原因,才甘願待在古籍研究社裡。

  〈犯下原罪〉、〈看破真面目〉給我的感覺則是此時的奉太郎無意識間更加深入思考千反田的待人處事,並從那些思量過程中一次次體悟到千反田品格上的溫暖美好之處,還有活潑明朗的舉止下,她一言一行背後傳遞出來的價值觀與思慮。在關注對方的期間,情感也慢慢堆疊起來,逐漸轉成奉太郎無法佯裝不存在或視而不見的程度。最近在看的少女漫畫《執事們的沉默》,男主角對年下女主角雖然動心卻百般推拒,那時他說了「一時的糊塗和今後的人生,不管怎麼想,應該保住的都是後者啊。」(第二集第六話),奉太郎面臨的掙扎感覺有點像這段話。不知道奉太郎信奉的個人生活信條和千反田勤奮誠懇開拓人生的生活方式會怎麼發展?他會選擇保住自己目前的生活信念這麼繼續過下去,或者在某個時刻認為跟千反田一起並肩而行也未嘗不可呢?

  可能都是少數學生在社團教室裡聊著天馬行空也未必有明確結論話題的緣故,〈心裡有數的人〉的推論讓我回想起熱衷《文學少女》的學生時期,兩人獨享的、乍看靜止仍漫漫流淌的青春時光。這篇的腦力激盪不知為何讓我比較有共鳴(跟《冰菓》、〈該做的事盡快做〉、〈犯下原罪〉相比),閱讀時急迫的一頁翻過一頁想要知道真相,頗有動力地一起思考學校緊急廣播找學生的目的。

  我喜歡看離我的現實日常較遠的故事,「古籍研究社」系列給我的感覺就像在一個揉雜真實日本校園、作者偏愛而融入進去的校園文化與人際交流方式,半真實半虛構的氣氛,有時候題材的選擇會讓我想著「真的可能有這種事情出現嗎?」而出戲,有時候心底很能認同角色們的感受而可全然投入作家筆下的景色。《繞遠路的雛偶》後五篇作品都屬於後者的類型,可能因為校園生活離我已經很遠了,所以看這幾篇的時候,可以享受米澤穗信刻劃出來的高中生氣氛,又不至於覺得情節安排過於偏離現實狀況。

   前面幾集陸續鋪陳出里志隱約對奉太郎的競爭情結,但〈開門快樂〉、〈手作巧克力事件〉仍可看見奉太郎、里志這對有多年交情朋友的默契和瞭解彼此的一面。〈開門快樂〉大概是前面奉太郎和千反田屢次嘗試拋出線索,但沒有人留意到這是他們需要被人救援的訊號,看見里志瞬間明瞭「袋中之鼠」的意涵,衝去救他們倆的時候,隱隱有一種熱血沸騰的平靜感動。

  〈手作巧克力事件〉落幕後,聽到平常嘻皮笑臉來掩飾內心執念的里志說出那番言論,奉太郎是什麼想法呢?〈繞遠路的雛偶〉裡,千反田用鄭重的語氣對奉太郎解釋出身帶給她的影響、她對未來的考量,奉太郎心裡的感觸也會是緩緩推動他偏移現在的生活的吧。奉太郎待在個性、價值觀各異卻形象鮮明的同儕身邊,或多或少會因為他們而意識到必須深入思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還有真正不惜代價也想守護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如果多年前,古籍研究社系列我有耐著性子撐到後續的話,或許當時會受到書中角色的感觸所影響,更慎重地考慮自己的未來吧。


*劃線筆記:

頁二一六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止一個」,這在今日早成了常識,連一般中學生都必須有辦法以對立的角度解釋一、兩件事,然而深入思考這句話的真意,我們無法自信滿滿地大聲宣布自己對此常識瞭若指掌,而這對心靈和諧其實有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決定不深究絕對的真相,退而求其次,探索一定程度的事實即可;換句話說,我們「選擇相信」到什麼程度,真相就在那裏。我們必須這樣,才得以揮去由對立性所帶來的黑暗面,繼續平靜地過日常生活。

  不過這和全盤接受一切、放棄深究所有事又是兩碼子事。即便「選擇相信」是不得已的手段,也不代表認同「盲從」。這一點同樣是常識。雖然有些人無法原諒「絕不原諒一切的人」,但我心中不存在如此嚴厲的標準,不過也不至於因此輕視心中有此標準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