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浪濤》鮮明艷麗的封面印象深刻,因此很早之前就決定要讀這部小說。故事以牡丹社事件為基底,採取輪流透過排灣族青年與日軍基層士兵視角來鋪陳背景的雙線敘事,描述這些身在第一線參與戰役的戰士可能會遭遇哪些挫折,他們會有怎麼樣的心情,他們的出身怎麼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是怎麼一路走到這裡來,演變成和不同島國的人們兵戎相向的局面呢?巴代非常細膩地刻畫這些出身背景、價值觀皆不同的青年男子的心理掙扎和衝突。
老實說,我已把歷史課本上教的牡丹社事件忘得差不多了。僅在讀這本書期間查閱一些網路資料互相佐證兼恢復記憶,不過在歷史書上能讀到的那些資料,在本書中多半由日本和清國官員掌握與左右,基層人員、第一線戰士不太會知曉,《浪濤》主要仍著重描寫他們面對戰事的種種煩憂、抱負、挫敗、憤怒、悲傷,既有著不同部落的青年面對外敵侵略,內部有分義無反顧抵抗派、暫時觀望派的分歧,也有日本武士用戰功換取光榮的憧憬盼望。雙線敘事的刻畫似乎可以感覺到作者盡可能公正看待兩方,不以獵奇或仇恨心態扭曲他們的形象,而是努力描繪他們身為人類有血有肉的面貌,同樣有著平凡的心願,也有著失去後會心碎悲泣的重要之人。
《浪濤》裡除了不同陣營青年的想法以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第一線戰役上各種精彩、詳實的戰略描寫,不單是停留在武器的運用,連同因應地理型態的差異配合調整作戰行動也刻劃得十分活靈活現,第一次在故事裡讀到這麼立體複雜的戰場狀態,讀著覺得很有意思。只是戰爭免不了要面對傷亡,還有無論堅持下去還是中途離棄帶來的後果為何,當事人都不得不全面承擔那份結果,日本武士建功立業美夢半碎,更多的是悲痛失去一同開懷暢飲的摯友們;排灣族戰士從堅決抵死對抗,轉為不得不妥協服從日本政府換來暫時的安寧。讀到後面,會為他們各自懷抱的心情均感到一定程度的傷懷。
後半段戰役局勢孰優孰劣愈來愈明顯,排灣族青年也對抗得愈來愈吃力,內部不同勢力的瞬間判斷差異也會左右戰局,戰場上的每一秒都是殘酷無情,不容片刻遲疑,現在仍然活著的戰士,不能保證下一秒不會死於敵襲,戰友倒下也沒有停下來哀傷的時間。我是在通勤期間閱讀本作,離開捷運車廂準備轉乘其他線時,剛好讀到某位青年戰死的進度,內心非常震驚。對照前幾頁其他部落青年暗地裡盛讚他的戰術多麼了不起、多麼深謀遠慮、未來一定可以成為統御部落的領袖云云,這份死亡來得如此措手不及。正是看到這位角色的猝然離世,讓我有了「戰爭現場真的很殘酷」的感受,本該有明亮燦爛未來的青年,他的生命就這般猝不及防的落下帷幕了。讀到這段,我的內心就像是某種東西明明被斬去大半卻看似平坦無損,直到光陰洗去當下的震撼,凍結的悲傷、憤怒、無奈才像正常的傷一樣開始汩汩流出鮮血和淚水。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雖然是描繪當時對立的關係,但第一線戰士們呈現出來的情感和形象,感覺巴代本身對兩方都懷抱著敬重之意。除了盡可能鋪陳日本武士們來台前後的境遇,亦以後人的立場對那個時代他們的選擇和價值觀抱持著理解和寬容,在兩方交戰時,也盡量避免流於煽情、獵奇的敘述,只探取捕捉身而為人最核心的本質,我們有要守護的家園、你們有要實現的抱負,將排灣戰士、日本武士都是拿出自己的一切拚盡全力與敵人對抗的奮勇身姿描繪得淋漓盡致。可能是這種描寫,讓我覺得作者對在第一線的戰士們皆懷抱著悲憫與敬重心態,去看待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與後來的人生。
如果厭膩歷史課本上對牡丹社事件的解釋,或許可以來讀讀本作,從小人物視角切入,試著去理解當時的他們看見了什麼,他們又有什麼感受,《浪濤》會是很不錯的選擇。個人也很喜歡卡嚕魯在戰場上做出選擇後的思索,痛悔和慶幸在那之後必然無時無刻地糾纏他吧。還有其他部落友人重新接納他的心路歷程,故事以卡嚕魯宣佈即將結婚畫下句點,但無論是身處那個時代的他們或是故事外的讀者們都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安寧,國際政治局面已演變得愈來愈複雜,誰也無法置身其外,牡丹社事件換來暫時的安寧,仍不久後必然會再有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會沖刷著臺灣這座島國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是個讓我感受到兼具一時的風平浪靜和風雨欲再來的騷動氣氛的結局。我只希望無論經歷多少風雨,臺灣這塊土地能夠像船舶一樣讓我們安然度過每一次波瀾,乘客們也能竭盡全力守護這艘讓我們安身立命的船舶。
BTW,日軍戰勝排灣青年後,士兵們開始水土不服,許多人染疫變得衰弱,甚至死亡,身體較強健也沒有疏於鍛鍊的田中衛吉幸運躲過瘟疫,但摯友卻因病身亡,其他同袍也紛紛倒下,田中在心中感嘆日軍病故人數竟然遠超過戰死人數。讀到這一段,腦海裡突然迴響著林辰的聲音(雖說他講述的是日治初期的事情,跟本作時空背景相差二十年左右):「除了春風吹又生的抗日勢力以外,還有一個更讓日本皮皮剉的事情,那就是溫疫。臺灣又濕又熱,充滿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傳染病,像是瘧疾、鼠疫,舉例來說,日軍在一八九五年南進掃蕩的時候,有一百六十多人戰死、五百多人受傷,但因為疾病而死亡的日本人卻有四千六百多人。整整比戰死的人數多了三十倍。欸,超多der。」故事裡那段情節明明是田中很傷心的橋段,但響起林辰解說歷史的詼諧口吻後,心裡忍不住有點想笑。抱歉了,田中。
A 巴代其他作品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