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畫裡,總是言笑晏晏的福部里志給我習以為常戴上面具的觀感,並不是因此認為他對朋友們心懷惡意,而是感覺他的真實感受並不如他表面上所展現的豁達,確實有著漆黑淤泥在內心汩汩流動,但另一方面,里志也明白他所感受到的偵探才華差距以及為此而生的內心刺痛,不是任何人的錯,因此小心翼翼地收斂起那些尖銳的、渴望大肆叫囂宣洩的情感,獨自在內心慢慢消化,不讓它們冒出來傷害到其他人。同時在這份過程裡,學習著平心靜氣地接受與理想形象有所差距的自己,尋找著自己能辦到的事情。明瞭里志內心潛藏的情感風暴起伏,再讀故事裡他一再自嘲的說詞:「區區一介資料庫是做不出結論的。」(頁三零二)看上去格外心酸,因為那是認知到自己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企及之處,只能捨棄化為偵探的希冀,隱忍著羨慕與嫉妒的五味雜陳,退而求其次站在資料庫的立場予以奉太郎些許推理路上的輔佐。
不過,我不認為里志哪裡比奉太郎差勁,只是他的才華不在於推理這方面。神山高中以眾多學藝類社團聞名於附近鄰里,在《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這個豐富又盛大的文化祭饗宴下,可以看見里志發揮他在猜謎、料理、手工藝與炒熱氣氛的能力,在這難得的日子用自己的方式盡情享受文化祭的氣氛,並且順道協助古籍研究社推銷弄錯印量的《冰菓》社刊。對於自己的能力範疇已有基礎概念,雖然內心依舊煎熬,但他努力與那份挫敗苦澀正面相對,讓這份心情能夠轉化,在終有一天能夠真正地與之淡然處之。整理這些曲折混沌的內心感受,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摩耶花在這一集非常拼命,表現亮眼又讓人心疼,很想抱抱她、安慰她說「妳很努力做到最好了喔!不需要那麼自責也沒關係的!」。看著她、里志、愛瑠為了文化祭活動四處奔忙,為許多事情而煩惱、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務、失敗了再嘗試其他方法,彷彿好像透過他們體驗了一下現充的生活。奉太郎雖然也為了銷售社刊比平常採取更多行動,但負責看店的身體活動量跟另三人比起來感覺仍然有落差,那種「好豐富、好充實」的現充感就沒那麼強烈。
圍繞著激起幾位同學情緒動盪的同人漫畫《夕暮已成骸》,稍微令我想起《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這部描繪同人圈文化的漫畫。在創作才華出色得令人望塵莫及的朋友身邊,他們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調適心態面對朋友與其才華呢?河內學姊與田名邊學長應對態度的差異,讓我感覺到他們將自己置放的位置不同,因此面對創作出這部作品的朋友反應也大相逕庭。
河內亞也子是期盼自己能夠創作出優秀傑作的漫畫創作者,因此看到《夕暮已成骸》,無法坦率開口讚譽朋友初次創作即傑作的才華,對自己拼命努力也還無法抵達的境界,朋友卻輕鬆達成,心裡恐怕難堪至極吧?「為什麼不是我擁有那份才華?」的詰問也會反覆浮上心頭折磨自己吧?那份對自己也對朋友膨脹的情緒,既醜陋又不忍卒睹,只好關上蓋子不去看、不去想。而田名邊學長見識到朋友的漫畫才華,渴求見到下一部傑作的心情勝過內心微弱的不甘迴響,讓他心甘情願陪伴在朋友身邊付出自己能盡的力量,讓那部傑作能夠面世。這樣的田名邊旁觀著朋友明明擁有才華卻不去運用發揮,想必有著憾恨交加的惋惜吧。才會用這種方式傳遞心情,盼望朋友能收到他的想法,重拾畫筆吧?
漫畫研究社的漫畫名作討論,關於摩耶花和河也學姊雙方的論點我自己還沒有特別的看法。我不在乎漫畫日後會不會成為名作,只要我看的時候,那部漫畫作品能帶給我樂趣,不管是喜悅或傷感,對我而言它就是好作品。但為了讓我喜歡的作品能順利連載到完結,我會祈禱漫畫銷量能夠愈多愈好的!
摩耶花和漫研社其他同學的糾紛,讓我感覺雖然他們都是喜歡漫畫的人,但觀點和所處位置不同,享受漫畫的方式也不同,因此產生了磨擦。部份社員是純讀者,喜歡享受觀看漫畫帶來的趣味;部份社員喜歡享受因漫畫而生的次文化,會熱衷Cosplay活動;有些社員喜歡深入分析漫畫的劇情結構、人物設定;有些社員不僅喜歡看,也嚮往自己動手創作。就像這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些社員無法尊重對方的想法,堅持要以自己的作法為主流風氣,而非一起協調出能讓所有人接受的最低底線,衝突便由此而生。摩耶花的痛苦應該有一部份來自於此,還有社員刻意的戲謔、排擠也很讓她難受。
摩耶花和里志在本集所遭遇的課題與因此而生的感觸,感覺上是互為表裏的主角,里志已在調適無法成為最喜愛的推理專家的負面情感,也稍微有自己的結論了;而摩耶花則在跟河內學姊說開後,開始捫心自問看著才華遠超過自己的人時,她會有什麼感受?內心不免悵然。正因經歷過類似的處境,摩耶花看著里志自嘲為資料庫時,才會露出落寞的笑容吧。她能夠同理他的心情。
奉太郎和愛瑠在文化祭也大展身手,不過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是摩耶花和里志。感覺上前者都還不像後者有撞上才華差距過大而懊惱的挫折,奉太郎似乎單純是沒去考慮這件事,他沒有特別執著什麼東西並將其與自我價值綁束再一起的念頭,有麻煩事情出現(例如賣掉社刊)就設法採取行動去解決它。因為是自己決定去做的,事情有完成就好,其他瑣事便絲毫不在意。我很喜歡他在這一集表現出來的交涉與談判能力。
愛瑠則有感覺到朋友們各自的才華,但只是單純以旁觀者的角度欣賞讚嘆他們的能力,並未產生類似嫉妒或羨慕的情緒。愛瑠在文化祭付出的努力,讓我感覺她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派,不管怎麼樣,只要覺得好奇就先去做了再說,適不適合、喜不喜歡這些都可以邊做邊體會,而不會是在一開始就阻擋她去嘗試的理由。這一集她試著挑戰入須學姊傳授的「操作期待」方式,但愛瑠表現出來的態度跟本人形象有些不協調感,我猜是因為她心裡對於這種操弄別人心理的手段有愧,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會被看出有破綻,而這種情況下,她也無法說服自己長久採用這種方式跟別人交流。最後愛瑠決定坦然回歸她的本質,直球對決,我覺得這樣也好,也許以後待人處事仍有需要改變之處,但在不勉強本質的情況下去調整就好了。
*劃線筆記:
頁九二
可是在享受的時候,我重視的是個人的體驗。我喜歡把享受這個行為純粹還原為傳達者與接受者的關係。所以無論是對夏洛克.福爾摩斯或對本草學的興趣,我都不會想要和我最好的朋友奉太郎或出色的摩耶花一起分享。
喜歡、覺得有趣、樂在其中,我覺得都是非常細膩的事。若要比喻,這就像是專收私人鍾愛作品的書架。擺給別人看的、陳列參考書或消遣用小說的書架也就罷了,但藏在房間角落的書架內容,我是不會想要秀給別人看的。就像這樣,我想要在與傳達者一對一的關係中,靜靜地升起對對方的期待,悠然自適地徜佯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