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金荷娜、黃善宇《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

  去年就留意到《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即使是有婚姻關係或血緣關係的親人,都有可能因為錢財因素起糾紛甚至撕破臉,兩位作者並非伴侶也不是親戚,她們做出共同購屋的決定時,是如何將雙方的權責劃分清楚?又是什麼因素促成她們選擇與同性友人同住的決定呢?我很好奇金荷娜與黃善宇兩位作者經歷了怎麼樣的心路歷程決定一起購屋同住,總算有時間拿起這本書拜讀解惑。

  本作由金荷娜、黃善宇共同執筆而成,她們在書中分享兩人相識熟稔的過程,來往中仔細觀察對方的品格、喜好、價值觀、金錢觀是否相近,一起償還房屋貸款,同住後生活習慣不同的磨合期與朝夕相處發現同居人值得尊敬的優點,相伴後感受到的快樂‧‧‧‧‧‧等等經歷。兩位作者的文筆流暢優美,引人會心一笑的妙喻俯拾皆是,一月底的時候精神比較緊繃,讀得相當緩慢,這幾天情緒較放鬆,心無罣礙的狀態下這次迅速而順暢地讀完了。

  書中第一個觸動我的敘述,是金、黃兩人個別描述自己在獨身生活裡從享受到疲憊的瞬間,從某一刻起感受到與人相伴而行的溫暖與獨自時無人可分享的寂寥,兩者帶來的負荷與溫度差。金荷娜女士自述:

  「那是在釜山爸媽家過夜的某天早上。爸媽一大早就在準備早餐,瓦斯爐上不知道在煮什麼,發出咕嘟咕嘟的沸騰聲。我很自然地被擱放碗盤時互相碰撞的聲音吵醒,聞到了米飯和湯的香味。我在聲響與香氣之中躺臥著,覺得好溫暖、好溫暖,莫名有點想流淚。這些之所以會讓我覺得那麼溫暖,也意味著我獨自在靜謐早晨起床時的溫度並非如此。自從那天早晨之後,我開始留意自己一個人住時必須耗費的能量,尤其到了晚上,我會不自覺地花很多力氣在胡思亂想與不安感上頭。可能就是在那個時間點,那種疲勞感超越了獨自生活的輕盈與享受。」(金,頁七)

  至今我與人相處收獲到的正向感受仍然遠遠比不上獨處時所體會到的自在悠然,但讀著這段情境描述,不知為何能夠同理那種心情。而看到黃善宇女士的體悟則是讓我思考著是否會有那麼一天,因為忍受不了只能將內心的感嘆吞嚥下去的滋味,而重新選擇新的生活方式?或者尋找適當的人生夥伴一起共度餘生?雖然頻率不多,但偶爾獨自嚥下所有情緒的體驗像是泛起漣漪的水面一樣,忽然出現,頃刻間又恢復平靜,看似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那瞬間寂寞開始漫延到身周。或許這樣的情緒堆疊到某個程度後,我會做出不同於以往的改變也不一定?我忍不住這麼想。

  「我依然覺得獨自吃的飯很美味,也熱愛獨自旅行的簡便機動性,但另一方面也開始相信,一個人做的一切都會成為記憶,但和別人一起做,就會變成回憶。嘗過把那些感嘆或嘀咕,都像內心獨白般把它們吞下去的滋味後,我開始想要把它們說出口了。」(黃,頁十四)

  兩位作者皆年過四十,這個年紀多半已累積豐富的社會經歷,對於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與不想要的生活應該也有了較清明的意識了吧?至少金荷娜女士就表現出這種清醒,即使體會到自己想脫離獨居生活,也很明白不能為了擺脫現在的痛苦而胡亂作出選擇,盲目地跳進婚姻制度,以下這段話也令我心有戚戚焉,讓我覺得有這番認知的金女士好帥氣、好俐落喔!

  「但結婚似乎不是答案。為了逃避獨處的疲累就跳進婚姻制度、婆家生活和父權制之中,無疑是自投羅網的愚蠢行為。假如真有魅力爆棚、足以把我變成愛情傻子的男人突然出現,也許就很難說,但這也不是我想要的,於是我很自然地開始摸索其他的生活方式。」(金,頁七)

  兩人在同住期間也體會到許多新的經驗,首先是磨合期的兩人在吵架中學會道歉與溝通的技術,黃善宇女士是熱衷購物而不諳整理的人、金荷娜女士則是有極簡主義精神的人,這樣的兩人從搬家初期開始就因物品數量的標準不一致、家務分配不均造成的內心不平衡而起了衝突,反覆爭執、道歉、和好後,她們找到了適切的步調,讓自己和同居人在新家都能快活度日。兩人不是擁有血緣羈絆的親人,也不是締結婚姻關係的伴侶,正因她們只是兩名選擇彼此成為同居室友的朋友,為了日後能夠長期自在相處,勢必得協調出兩人都能接受的生活方式與權責劃分。我很喜歡她們敘述體認到雙方既然要同住,就必須有為共同生活努力的共識、要有照顧對方感受的認知,總覺得在這拉鋸戰的過程裡,她們已經磨合出健康良好的同居心態。

  「一個人雖然也能幸福,但既然決定讓某個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就必須照顧彼此的感受與狀態,為此付出努力。我們仍會吵架,快速和好後,再繼續吵。儘管一再原諒對方後又會失望,但我們依舊沒有放棄期望,不斷給彼此機會。而我知道,持續交戰的狀態,比完全不吵架時的脆弱和平要健康得多。」(黃,頁一一一)

  「對同居人來說,最重要的特質不是生活方式是否契合,而是有沒有心為了共同生活努力。唯有如此,就算產生衝突,也才能夠修補關係。」(金,頁一一五)

  「這段時間彼此慢慢放下的,是企圖控制對方的心,取而代之的,是將兩人共同的理想住家樣貌與狀態、各自想確保的私人空間明確說清楚,並一起努力達成。試圖改變對方只會帶來爭吵,這件事從一開始就不可能發生。兩人一起為了相同目標努力,才是團體生活需要的團隊精神。」(金,頁一一五至頁一一六)

  金荷娜女士、黃善宇女士輪流寫生活發生的大小事,兩人本身都各有才情,對私生活也有自己的喜好與品味,分享見聞時會讓我有「喔喔——原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獲得小小的感動啊!」例如,金女士分享收到向摯友黃英珠訂製的美麗書櫃時的感動改變她對家的認知(金荷娜〈自炊族何時會變成獨身族?〉)、兩人在新家裝修的忙碌期間思考著能讓她們確實獲得幸福感的事物是什麼。順道一提,我很喜歡文章裡分享濟州島書店老闆李榮珠的體悟:「幸福是獲得保障的未來」這個答案。(金荷娜〈奶油就是幸福!〉)

  我很喜歡她們觀察生活細微變化的敏銳心思,這份心思讓她們在同居日常裡的每一樣新發現,都化為對同居人的進一步理解或欣賞,同時深刻體會到同居生活為自身帶來的變化。讀完一個人眼中所見所感後,接著在下一篇文章讀另一個人眼中的新生活,可以互相對照她們感想的相同與迥異之處裡得到更多樂趣。像是黃善宇女士所寫的〈兩種人〉一文,兩人都是書蟲,但奉行的購書原則有些許差異,衝突之後確立了空間守則,兩人也分別因為對方的因素而受惠。

  作者們聊書、聊音樂、聊料理都很有意思,黃善宇女士精於烹飪,也樂於用食物取悅身邊親友,所以文章裡還可以看到她分享為了回報或褒獎同居人辛勤打理家裡環境的努力,會在閒暇時間細心準備的食物聊表心意,兩人之間互相回饋的氣氛讓我覺得很美好和悅,而黃女士也是對下廚樂在其中的人,那份很開心為你們準備這些美味料理的喜悅都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了。

  我對《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感興趣的理由,除了第一段陳述的部份以外,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想看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吧。要是未來我有類似的念頭,想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同住、互相扶持,就可以從這本書參考前輩們的經驗和她們遇到的坎。整本書讀起來散發著恰到好處的舒適,兩人一起打拼整頓出來的家、熟悉的同居人,這裡能夠讓彼此非常安心生活下去的氣氛,書裡有提供作者們在家的照片,還有四隻貓咪的居家照和文字介紹來歷個性,熱愛貓咪的我看得非常開心,同時覺得這些安排體現出金女士、黃女士將貓咪們視為家人的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