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街的亡靈》與私心喜歡的其他幾部劇場版相比,回顧率實在不算高,依稀只在偶然的機會下看過一、兩次,但有看過其他網友對《貝克街的亡靈》盛讚不已的評論,加上編劇 是野澤尚,我曾經讀過他所撰寫的小說《深紅》,加上本人不久後自殺身亡的結局也彷彿呼應劇場版中弘樹/諾亞方舟的人生經歷,更讓我感到《貝克街的亡靈》漫溢著一種傳奇氛圍。
野澤尚帶著高度明確的意識完成《貝克街的亡靈》,故事裡首先批判日本社會世襲制度之惡,繼而延展到為了團體和諧、抹煞個體差異的教育制度及整體社會氛圍,再這麼下去,世襲制度不僅讓財富、權勢、話語權⋯⋯等等種種社會資源的掌控長期把持在特定群體間,也讓不同出身、不同處境的人們愈來愈無法互相瞭解,高高在上的那一方逐漸地失去關懷別人的同理心,只注視著利益,並且不在乎葬送了誰的人生;謹小慎微地存活著的人們再也無法承擔益發沉重的痛苦,對掌握社會資源者的不滿只會持續上升而激烈。
諾亞方舟挾持五十名孩子的性命威脅其父母,讓我想起《水平線上的陰謀》,這種計劃的謀劃者都是在過去遭遇不公對待的人,然而諾亞方舟有別於後者,他的目的並非復仇,而是意圖改變個人及整體社會。透過諾亞方舟霸道的遊戲闖關活動,一來讓身居高位的社會名流由於自己的孩子受到死亡威脅,切身體會到身處安全地帶的自己無緣體會的痛苦;二來令成長於富裕環境的孩子們擁有鍛鍊自己的機會,初次體悟到沒有父母、家世可依靠,必須仰仗自己的能力與努力,才能找到活下去的辦法,成功的經驗促使他們能構築起對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身力量可破除難關,即使失敗了,也能為曾經這麼努力的自己而引以為傲。
「簡直就像是醜惡的日本世襲制度的濃縮版景象,伴隨著這種世襲制度,人類的錯誤歷史也將不斷的重演。政治家的兒子將成為政治家,銀行總裁的兒子將成為銀行總裁,這樣下去,無論過多久日本還是不會改變的。」——灰原哀
故事以澤田弘樹完成人工智慧——諾亞方舟後,跳樓自殺為起點,隨後進入正章時,透過四個出自富二代、官二代頑童的囂張跋扈,將觀眾的不爽帶到他們身上,再藉由小哀敏銳的覺察,直言道出這樣醜惡的縮影持續下去將會有何種惡果。諾亞方舟的測試不僅僅讓孩子學會勇敢前進,也能理解互相幫助、獲得他人真心道謝的充實感,繼而學會同理他人處境的溫柔,故事愈往後面發展,愈可見初登場即拼命招仇恨值的四人組有所改變。
菊川清一郎命懸一線之際被柯南等人救回來,動容之餘開始會顧慮、配合其他人的腳步,而不是任性妄為、不管不顧的給旁人添麻煩;瀧澤進也、江守晃親睹好友菊川的犧牲出局後,或許吃驚之際也變得稍微理解他人的心情,歌劇院崩塌時,在考慮之前就奮不顧身地衝往艾林・阿德勒身邊,替她擋了一劫。我認為這個非自願的同生共死環境,讓孩子們即使抗拒,也必須學會面對。會見莫里亞蒂之前的亂鬥是因諸星秀樹、瀧澤進也的胡亂挑釁,當時他們因此一下失去四個夥伴,內心開始受到愧疚感折磨,以及切身感受到生死一線的恐懼,而柯南、小蘭、小哀寬容他們的錯誤,並鼓勵彼此繼續加油的堅強、互相幫助的溫情,是他們逐漸地改變的轉捩點。第一次學會不是拿官威來壓人,而是透過品格獲得他人真心的敬重。
只是,針對這段,我唯一的遺憾就是諸星秀樹因為諾亞方舟參一腳遊戲的緣故,結果失去透過遊戲鍛鍊心性的機會,故事終局,對他來說可能只是睡了一覺?本來我很開心看到諸星秀樹從狂妄自大成長為設身處地鼓勵他人的態度,可惜這一切都只是弘樹扮演他的角色而已。
辛多拉在另一種意義上,也是受到世襲制度束縛的受害者,只是如果他能夠不畏懼血統詛咒、勇敢相迎內心桎梏的話,也許會有不同的結局吧。不過,辛多拉的血緣心結,我又覺得哪裡怪怪的,若他是日本人,辛多拉對於身世揭穿會有那麼深刻的恐懼,感覺很合理,畢竟我對日本的印象就是「很注重表面禮節,然而內裡有很多污穢待清理」,身上染上一抹罪惡(哪怕是非自願的),就等於一生都戴著枷鎖,瞬間失去作為正常人的理由,不得不在他人眼光的指指點點下苟且偷生。然而,辛多拉是英國人,在美國建立IT產業成就,所以就覺得有一些疑問。不過,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英國、美國社會對這類事情的接受度如何,說不定也有不輸給日本,相當保守、頑固的一面?
少年偵探團在本作完全是個天使啊。注意到女生會冷,主動借外套給她們穿,相較於當時無動於衷的富二代四人組是個對照。「繭」這個虛擬實境遊戲感覺挺好玩的,我很想玩玩看重建古代史場景或者是融入各領域專業知識的遊戲,例如歷史、考古、地理、物理、化學、醫學、文學,還沒發明出穿越時空的技術,至少通過讓我們有身歷其境古代環境或專業職場人士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