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北山猛邦《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

  書名很浪漫,之前就對《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很感興趣,終於有餘裕讀完了。《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整體均以甜美宛如童話般的故事氣氛包裹著主角的心路歷程,直到最後一幕才重重一擊,敲碎那過於甜膩的糖衣後,讓主角和讀者意識到在那之下是我們過去忽視,可從現在起必須正視的殘酷現實。我喜歡北山猛邦描繪故事氣氛的功力,即使多數背景都設在相對現實、讀者較熟稔的環境,也沒有大量沿用奇幻故事的專用術語,但依然能將那種特別的童話與幻想氣氛綿密地注入其中,成為支撐起故事的骨血。在被最後的現實敲碎幻想之前,還能短暫地沉浸其中。

  我對五篇故事的喜愛度排名是〈為情所困〉>〈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永別的童話〉>〈騙徒紳士〉>〈妖精的學校〉,以下依序描述讀後感,可能會多少劇透,介意者請斟酌閱讀:

〈為情所困〉

  起初閱讀小秋為情所困的種種心境,我以為是青梅竹馬三角關係的混亂,小秋執著於促進戀愛進展的魔法,執著於喜歡很久以後才總算知道名字的海野學長,在我眼中來看真的太不尋常了。到底有什麼理由非要現在去喜歡一位幾乎不認識也不熟悉的人?所以不免猜測小秋的堅持是不是有什麼理由促使她懷抱這般執念?莫非是想要避開狗血三角關係,避免和摯友冬子相爭後導致三人青梅竹馬的平衡破裂?或者是被阿春告白後的心緒紊亂終於平穩下來後,終於釐清自己的感情,試圖挽回已成定局的初戀?又或者是相反,小秋那麼堅持要喜歡其他人,是想要藉由談新戀情來成全兩位朋友,不擋在他們之間當絆腳石?

  危急中現身拯救小秋的阿春,簡直是青春浪漫劇最高潮,如果照愛情劇的發展,感覺此刻就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情愫飆到臨界點的同時,彼此正式戳破先前沒能傳遞出去的心意,知曉彼此的感情,讓關係有更進一步的親密。最近看太多追妻火葬場+青梅竹馬元素的中國網文,腦袋閱讀小秋墜入情網的種種煩惱,不由自主地就往類似的公式靠攏,以此去猜測後續情節。

  小秋的心境描述彷彿踩著輕飄飄的步伐,踏在如棉花糖般鋪就的道路上,鬆軟甜美的氣氛縈繞著全身,明知實際情況與小秋的期待和想像必然有一定的距離,還是會放縱自己短暫地沉溺那深深的喜愛著某個人的心情裡,那甜膩到脫離現實的幻想世界。但這一切人事時地物一齊營造出來的朦朧曖昧氣氛,伴隨著阿春的「或然率犯罪」講座開始,故事畫風就急轉直下,成為日常推理的微驚悚氣氛,揭開青梅竹馬另一層面的暗潮洶湧。仔細想想,故事裡的用字遣詞也很有或然率犯罪的狡詐,往各種方向解讀都可以。

  從戀愛腦冷靜下來後,忽然感到始終一本正經但對朋友有情有義的阿春,與其說是曖昧中的朋友,感覺更像是發現小學生在郊遊中掉隊後,無奈地回頭尋找小朋友的老師。不過話說回來,沒想到小秋聽聞的戀愛魔法背後有那樣的隱情,但確實讀到中後期,我也忍不住覺得「〈為情所困〉難道是什麼咒術大全嗎?再怎麼說,那種聽起來就像瞎掰的咒術傳聞未免太多了吧?」本來我也想跟小秋一樣,抱著僥倖心態相信對方並無惡意,但讀到最後一幕簡潔有力的瓶中信內容,我在幾秒內迅速進入幾個心理狀態:

  「咦?」(震撼)
  「呃……」(錯愕、疑惑與難以置信)
  「好喔……」(接受現實)

  無法再自欺欺人了。接受現實吧。對方就是討厭自己。不過我還是要說,就算是情場敵手,也不需要抱持著惡意吧。再怎麼說,小秋好歹有跟你一起長大的情份耶。懷抱著惡意做這些事情,都覺得不這樣很過分嗎QwQ我蠻喜歡〈為情所困〉的反轉設計。

  話說回來,小秋深夜外出若擔心手機中途沒電,就把行動電源一起帶出去就好啦。


〈妖精的學校〉

  〈妖精的學校〉寫得其實也不錯,環境與氣氛呈現出一種遺世獨立的美感,讓我回想起之前閱讀《少女音樂盒》的體驗。但跟本作其他篇相比,較缺乏類似斬斷先前模糊不清的情況的明快清晰,看完結局就有一種含糊不清的感覺,無論好壞,我比較想看見主角在那之後有個俐落清楚的結局,而不是回到原本的狀態,繼續不清不楚的在妖精學校度日。但嚴格來說,也不能說他們的狀態跟之前毫無區別,只是作者選擇將故事結局擱置在雲雀感知某些背後隱匿的事物後的處境與感受,而不是定格在察覺秘密後的瞬間震撼。

  〈妖精的學校〉之所以讓我特別難受,可能還是出於那份察覺到異狀,但目前卻無法想到擺脫這份困境的辦法,而且妖精學校的人們是連動的,雲雀就算想自行脫隊行動,也得考慮到會不會牽連到其他交好、互相掩護的夥伴。其他短篇的主角雖然遇到各自的難題,但他們主要是個人對個人,即使情勢有所變化,只要自己想清楚要怎麼面對這段關係或這段心結,就不再有太多外部因素牽制自己的決定與行動,而雲雀還要提防別被機構的人察覺自己的不同尋常,免得再一次被抓去打針,洗去過往的記憶,變回一個不知名姓、不知來歷,任由他人用鳥名編號的人。


〈騙徒紳士〉

  〈騙徒紳士〉這個發展還滿喜歡的,看主角一方面跟京子諜對諜,一方面陷入初次詐騙他人的良心不安與愧疚感,又在京子的溫柔話語下逐漸淪陷,在孤獨無依的情況下逐漸被素不相識的京子所吸引,直到這場手機連結起來的感情關係另有隱情。我一開始真的滿同情京子,畢竟主角想要從她身上詐財,看他們用簡訊往來多日,又覺得京子怪怪的?愛人一直拒絕用電話聯絡,但又幾番透過簡訊扮可憐來索取錢財,正常人都會覺得怪怪的吧?京子對此難道沒有任何疑問嗎?但我又想說會不會是文化差異,日本遠距離情侶的互動文化才會跟我所認知的情況不太一樣?直到後半段,才確定京子確實有問題。

  但最後也有點好奇,如果主角更早一點發現京子的異常,更早推理出京子真正要索求和在意的事物,從而反過來毫無顧忌的去勒索她錢財,各懷鬼胎的兩人究竟哪方會獲勝呢?不過又覺得主角最後是相對幸運的人,他雖然藉此瞥見白井勇樹死亡真相,但到底沒在陷入更沉重的犯罪事件前,就獲得及時收手的時機。雖然欠債的困境他事後依舊要想辦法解決就是了。希望良心未泯的他,能夠找到合法而且能夠負擔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困境的方式。

  一想到這裡,覺得主角還是不要跟京子進行下一輪的諜對諜比較好,他的經濟狀況糟糕透頂,沒什麼本錢跟生活和經濟相對穩定而且有實際犯下罪孽過的的京子去對抗。如果有後續的話,我比較希望看到主角能在把記憶卡寄給京子前,先將所有照片檔案備份一份在手裡,然後在結局時去報警檢舉京子的不法行為,當然這麼做的結果是他也得老實交代自己最早的詐財行為並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是了。這篇的反轉方向跟〈為情所困〉有點類似。


〈永別的童話〉

  〈永別的童話〉背景是所有作品裡最接近童話氣氛的故事,這個背景感覺出現在《格林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故事》也毫不違和呢。人類會被石像鬼攻擊後變成石像,然後在石化的情況下,被當作石像鬼的儲備糧食。前半段簡直像是喪屍片,後半段則是威米從作夢到夢醒的過程。懷茲波夏確實為死傷慘重的村子帶來一線生機,他的提議很吸引人也確實幫助到人,不過讀到懷茲波夏救回被變成石像之人的辦法時,有一點出戲,一直忍不住想那他為什麼不大量準備可以曬月光的蒸餾水,那樣救人的速度就可以快一點啊!那些石像受害者的家屬也可以減少備受煎熬的時間。算了。就當作懷茲波夏所處的時代,還未有大量生產蒸餾水的技術好了。

  這篇故事給我的感覺比較俐落,作者寫的結局偏向開放式想像的留白,但最後威米已做出決斷,雖然不知道他最後決定握緊的是手杖或小瓶子,可光是知道他已下定決心和過去的狀態訣別,就讓覺得心裡好過一點。其實看到艾莉娜的身體隨著時間毀損,甚至斷過一隻手臂,就覺得懷茲波夏恐怕也救不了她。就算恢復人身了,那些雕像狀態留下來的損傷,恢復人身時應該不可能完好無損吧?那這樣會不會是活著受罪後,再一次痛苦死去?

  可能出於〈永別的童話〉和〈妖精的學校〉都是設置在比較偏離現實的時代或環境,忍不住會比較起兩者的差異,而這兩篇故事又呼應我心中某些生活裡有聽聞過或間接感受過的殘酷處境,例如〈永別的童話〉就讓我想到面對正在承受病痛之苦的人,其家屬可能要面臨要不要繼續救的掙扎;〈妖精的學校〉則讓我想到某些邪教或是特殊世界觀且熱衷拉幫結派來壯大聲勢的人,也會有意無意的隔絕信徒的人際環境和心理狀態,讓他們無論內外,都只能仰賴自己提供的資訊和情感活下去。


〈我們偷走星座的理由〉

  一開始還以為會不會真的有什麼奇幻發展,但故事設定在現代日本,主角們也都是普通人類,星座被偷走的真相應該沒有太跳脫常理,如果是對星象有所研究的人,對這篇故事的謎題應該可以比較快洞察夕哥隱藏的巧思。不過,我是完全不瞭解星星的人,所以是直到夕哥講解才恍然大悟。姬子二十年前的作為倒是完全沒有猜到,但其實作者一直有透過姬子的連篇怨懟暗示她可能在長期差別待遇的憤怒下行差踏錯。

  結局由於跟〈為情所困〉、〈騙徒紳士〉的反轉有點類似,我在翻開最後一頁前就有所預感。若說本篇跟另外兩篇有何差別,大概是留下的餘韻不太一樣吧。前兩篇的主角只要斬斷不適當的緣分,就可以慢慢退回自己的人生去修復個人生活,但姬子的情況是她又像二十年前面臨了頓時說不出口的尷尬處境,只能把想說的話再度吞了回去,原本信誓旦旦要用這段時間說不出口的心意來了結那從未終止的夏天,但讀到結局,感覺得到二十年前的夏天恐怕還會停泊在姬子心底好一段時間,不知何時方能從那年夏天的熾熱中回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