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ie Garmus編寫角色和劇情給我的印象是「黑白分明」,這一點完全為了服務女主角伊莉莎白.佐特而成立,前半段伊莉莎白被迫中斷博士學業、進入哈斯汀研究院任職後處處受到排擠和利用;後半段諸位貴人走上舞台,加上伊莉莎白持續不懈的在化學領域上從事研究,在意想不到之處獲得貴人賞識,得到她從未想過的烹飪節目主持人一職來養家糊口,讓她的生活逐步走上正軌,最後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協助下,重返她夢寐以求的化學研究。前半段給我伊莉莎白要多慘就有多慘,後半段則給我否極泰來且各方勢力都來幫助她圓夢,給我一種劇情編排壁壘分明的觀感。
但缺點也很明顯,配角顯得相當扁平化,彷彿主要登場的哈斯汀研究院同仁的存在意義,只是為了給伊莉莎白的人生製造障礙,扮演嫉妒又習慣將她利用殆盡的惡役;其他研究院同仁都是在不同層面上襯托伊莉莎白有多美麗而聰慧的綠葉。所有角色大致被分成兩種,一種是懂得欣賞或願意幫助伊莉莎白的人,這類人在伊莉莎白孤獨無依才陸續登場;另一種是集羨慕、嫉妒、覬覦伊莉莎白又慣於貶低她來維護自尊的人。
不幸的是,哈斯汀研究院的科學家和職員們被分到後者,且以一種極度刻板印象的形象各司其職,例如在人事室工作的芙萊斯克就是熱愛散播八卦和謠言,又仰賴花枝招展的作風尋找長期飯票,順道時時留意找到踩伊莉莎白一腳;男性同仁和上司對她的聰慧,羨慕、嫉妒又憎恨,輕賤她的同時又覬覦她的美貌,暗暗期待他們有一親芳澤的機會。
優點是讓我後半段讀得很順暢,在未婚生育後,也遇到溫柔又善於照顧人的鄰居海芮的協助,擔任保姆照顧女兒,讓她能夠在育兒的重擔下,稍微喘一口氣。女兒年紀稍長後,伊莉莎白的職涯又獲得意想不到的轉捩點,進一步改善母女倆的生活,甚至透過伊莉莎白在電視上宣揚女性本位的理念,且身體力行的實踐,潛移默化的鼓舞著眾多電視機前的女性觀眾,讓她們起而效尤,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或是重拾被遺忘的夢想。
我非常喜歡伊莉莎白和海芮的相處,兩人在眾多事情的想法都不盡相同,但依然能夠包容彼此的差異,有好幾個層面的感動聚集於這段,讓我印象深刻且格外喜愛。伊莉莎白前期一直都有要跟人爭辯到底,要對方承認他才是錯的傾向,後來才慢慢轉變成在一部份議題上展現出「雖然我未必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尊重你的意見和表述意見的自由」之態度。
伊莉莎白和海芮結交為好友長年往來,除了象徵伊莉莎白在這方面的心境變化以外,我也很高興看到她終於交到一個能認真看待她,不會輕易貶低她意見且會互相尊重的朋友,而海芮也因為伊莉莎白直來直往的性情,逐漸改變對不愉快婚姻的消極態度。兩個人來往不僅互相給予關懷,照亮彼此的黑暗,也互相影響帶來正面轉變,她們的來往細節讀起來充滿人與人互相仰賴和信任的暖意。雖然本作裡獲頒「神仙教母」王冠者另有其人,但在我心底,海芮才是陪伴伊莉莎白走過荊棘之路的神仙教母。
Bonnie Garmus在描述伊莉莎白和凱文的愛情線時也是依序呈現,先讓讀者看到表面上看似不對頭,動不動唇槍舌劍,處處皆可辯論一番,在敘述兩人其實因為難得遇到知心人而暗暗心動,默默享受著曖昧的歡喜冤家氣氛。可能我比較遲鈍吧。我一開始看到他們在科學話題上爭執不下時,完全沒接收到他們的紅線逐漸連結起來的氣氛,還以為他們會更晚才擦出火花,看不順眼的情緒在某一瞬間轉為在意和愛慕之類的,又或者是凱文只是煙霧彈,伊莉莎白生命裡的真.男主角還在後頭、尚未登場。直到作者歇了一口氣後換幕。開始描寫雙方各自的心理活動,我才驚覺這兩人根本早已墜入愛河,卻一直忍耐著不敢承認,僅停在歡喜冤家的階段。
但伊莉莎白戳破那層紙的時間點也很光速,只是我讀到那個關鍵情景時,聯想到這兩年讀過的《信箋傳情系列:親愛的聖誕老人》、《信箋傳情系列:嫁衣》,大概是因為描寫主角們對彼此動心的方式略有些雷同,都是表面上裝得多討厭或看不順眼人家鬥嘴,其實根本是一見傾心的程度。這段也讓我有困惑,因為《信箋傳情系列》時間點都是現代,而《化學課》是在一九五零年代的美國社會,我很納悶差了半世紀以上的社會,談情說愛的招式仍會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嗎?但因為我對美國社會、美國羅曼史或一九五零年代的社會風貌都毫無概念,我不太確定我現在的疑惑到底是:
1 美國社會就是這麼直接,從一九五零年代到現代都是如此,幾無變化。
2 美國社會常見的求愛敘述都是如此,作者只是耳濡目染下將她浸潤其中的社會風情寫進去。
3 美國羅曼史常見類似的求愛橋段,作者受影響下而編排了類似的曖昧互動。
4 其他我沒想到的可能性。
到底是哪個呢?
總之,如果作者別這麼身心分離的去揭露伊莉莎白和凱文表面上和內在的聲音,能在他們鬥嘴時縈繞些許內心的波瀾暗示他們隱藏在內心的情愫,這段曖昧到交往的過程對我而言可能會比較美味,而不是留下疑問與突兀。
如果讓我分類的話,我大概會把《化學課》歸類到「女性向爽文」那一格書櫃吧。我覺得作者安排伊莉莎白和其他角色後半段互相關懷的情誼很真摯動人,伊莉莎白陰錯陽差成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帶動女性自主的社會風氣也很熱血逗趣。不過伊莉莎白和反派對峙時的強弱氣氛和轉敗為勝的情景欠缺真實感,不足以說服讀者伊莉莎白能僅憑如此作為就取勝。例如,實在很難想像鐵了心想要強暴女下屬的男上司,會因為女方已讀亂答而方寸大亂,甚至只見到對方亮刀就突發疾病暈厥,但如果要看伊莉莎白東逃西竄、拚死對抗才能逃過一劫,那種敘述讀來也會讓我不忍。另外,針對伊莉莎白美貌的敘述稍顯浮誇,好像每個初次見到她的人都一定會被石化似的動彈不得。
《化學課》快讀完時,才意會到某些橋段是伏筆,例如凱文一直勸哄女友陪他去練划船的情節,當初看到覺得凱文很盧,人家都Say No了。你還一直糾纏到對方點頭Say Yes。到底是想怎樣?!從結局回頭看這個橋段,應該是一為了鋪墊伊莉莎白的緣分,讓她在失業和懷孕而毫無後援之際,尚有划船結識的梅森醫生提供長期協助和關懷。二是保持划船的習慣,讓伊莉莎白的日常不要只有研究、育兒、家務,也有一點私人時間從事興趣類的活動調劑生活壓力。三是為了安排伊莉莎白幾年後在節目上鼓勵女性觀眾運動,讓原本只有男性可以勝任的如划船一類高強度運動,女性在經過刻苦鍛鍊後也能上手,讓划船的熱情能傳遞給更多人,催生出日後有更多職業女性運動員的契機。
結局落幕在伊莉莎白即將重返化學研究的崗位上,同時結識意想不到的親人。伊莉莎白主持烹飪節目與化學課教學,讓我聯想到現在的Youtuber,讀到伊莉莎白在節目玩笑稱可以毒死老公之類的發言,會讓在攝影棚一側觀看的化妝師羅莎和電視機前的婦女觀眾感到好笑而共鳴此一情節,我猜或許是讓累積許多鬱悶和負面情緒卻無處抒發的家庭主婦們有了宣洩的管道,伊莉莎白開始諷刺大男人主義的男性朋友時,能讓這些主婦間接一吐為快,有一種被夥伴陪伴、安慰,一起度過內心痛苦時刻的女性共同體氣氛,伊莉莎白的節目才能獲得廣大女性觀眾的迴響吧。不要太深思時代細節的話,算是很爽快的羅曼史,揭露每位女性主要角色的人生後,發現她們都有充滿玫瑰色的時期,就連芙萊斯克洗白後也有超浪漫的逆轉人生際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