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代背景的小說,若主角是丫鬟,結局通常都很慘烈,少部份稱得上是Happy End,基本上除了主角本身努力用盡各種手段取回良籍身份以外,更大的因素是遇到心善的好人,才能讓她擺脫受人箝制的奴才命運,餘生得以取回人生自主權度日。例如本來是供主子發洩性慾的通房丫鬟遇到有擔當也有本事的男主子,可以保護她,縱然不見得能讓社會階級差距甚大的主僕長相廝守,但起碼丫鬟可以在男主子或其他心善的上位者幫助下擺脫奴籍,重獲自由;或是在後宅被提拔為妾室的身份。比較言情走向就會是少爺/侯爺/王爺想方設法突破身份限制,和心上人在一起。
不過,從我的標準來看,被升為妾室也算不上是什麼好結局,只是「妾」確實又比「通房丫鬟」好一點點,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幾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不得不接受,勉強安慰自己「起碼不是最糟糕」,只是妾室的生命似乎也隨著賣身契拿捏在正室妻子或丈夫身上,若他們刻意打壓或一時興起,隨時都有可能像物品被賣掉,或者被殺害在深宅大院也無人聞問。一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古代的「妾」和「通房丫鬟」在這個意義上,終究沒什麼不同,她們的生活能不能過得好,取決於掌握她們身家性命的主子品格如何。
如果要歸類〈美人塚〉的話,私心大概會貼上「大女主」這樣的標籤,我不認為大女主類型的故事,非得要是女主角突破種種社會框架,擊敗許多對手,建功立業、成功在歷史上留名方能稱得上是「大女主」。努力突破種種限制,達到自身目的,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香消玉殞,活不到成為老太太的年紀,可她竭力朝著自己的目標走去,最終也在一定程度完成心願,即使是籍籍無名的存在,在我的標準裡也值得添上一筆「大女主」的正評。看完不會為她感到悲哀,湧現在心底反而是悲壯又帶著敬佩的情感。〈美人塚〉的陳素娘就給我這種感受,身為進宮擔任洗腳婢女的平民女子,沒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可仰仗,一路如履薄冰矢志完成復仇才倒下,已做得很好了。
〈美人塚〉的女主角陳素娘是亡夫死於守城戰役的士兵遺孀。為了向沉浸在異國美人懷裡、罔顧國民性命的皇帝裴啓復仇,她假借離逝的逃難女子崔茯苓的身份入宮為婢,潛伏在貴妃徐嬌嬌身邊,伺機向兩人復仇。雖然我懷疑實務上是否真的能實踐成功,但這是女性向爽文,所以就把這份疑慮往後推,專心關注素娘一步一步藉由心理戰挑起皇帝裴啓對她的興致,慢慢留意到她的存在,逐漸萌生將素娘納為己有的念頭,同時暗暗以退為進,讓裴啓和徐嬌嬌離心的期間有了自己趁隙而入的機緣。
創作者描述素娘的情感並不是那種充滿激烈情緒的熱度,而是初冬吹來的風,涼涼的、冷冷的,剛開始拂過皮膚不覺得有任何明顯的不適,直到素娘有條不紊地展開復仇,復仇藍圖隨著時間順利開展,素娘的真實情緒才隱晦的透過隻言片語展露出來,方可窺見些許她那理智與瘋狂兼具的內心世界。復仇成功之時,她親自給予最痛恨的兩位仇人從身到心的椎心蝕骨折磨,以祭悼矢志守城卻被昏君拋棄而枉死的士兵和平民們。一字一字讀到最後,才能感受到那寒風愈來愈強,刺骨裂膚的殺傷力。
〈美人塚〉滿喜歡素娘醞釀人淡如菊的存在感,讓習慣嬌豔張揚美人的裴啓在對徐嬌嬌生膩後逐漸注意到她,勾引裴啓對她動心的過程,那種幽微的心理攻防戰拉成長篇細細描寫應該會很精采。素娘從頭到尾態度都很堅定,即使會臨機應變演出他想看的愛意,以換取帝王的情愛來爭取時間去佈局,但始終沒有真正愛上裴啓,也讓這段多情卻薄倖帝王和淡定堅強宮女的戀愛拉扯戲更好看了。
看昏君被虐不知道為什麼看得很開心,大概於公,裴啓不是一位善待國民的國家領袖,糟蹋許多國民無端死於非命;於私,也不是一位忠貞長情的可靠丈夫,一路辜負了許多後宮女子,所以給了我理所當然討厭他的理由。最後看裴啓被慢性毒藥折磨身亡,臨死前還苦惱於對素娘的感情到底是由衷而生的情意,還是在種種因素下產生的誤解,不會對他的死有任何愁緒,反而感到一陣「渣男昏君死得其所」的痛快。唯獨番外篇裴啓的心路歷程才讓我感受到裴啓為數不多的優點,那就是他在臨終前終於對自己有了比較清醒而客觀的的認知。
裴啓真的愛過素娘嗎?我相信他真的受過素娘的吸引,投注過真情實感在她身上,就像他也曾熱烈地迷戀過徐嬌嬌一樣,只是他的情感太過飄忽不定,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吸引而拋下相陪過一段時日的舊人,短暫的意亂情迷無法化為綿延不斷的情意長久相伴下去,同行過一段時間後仍會疏遠彼此或分道揚鑣。我覺得,即使裴啓與這群後宮女子不曾有過寵愛又冷淡忘卻的哀怨或夾雜著國仇家恨的情感,以裴啓這般喜新厭舊的慣性,亦無法與這些妻妾當中的任何一人長久走下去。
其實無法長久走下去倒也不是什麼悲哀的事,人生聚散終有時。重點是他處理感情分際的方式很糟糕,弄到最後,和每位有過感情糾葛或婚姻關係的女性,最終不是對他恨之入骨,就是對這段關係釋懷後,再也不在乎丈夫。皇帝的身份沒有幫助他獲得更多感情教育,讓他曉得怎麼善待他人和伴侶,反而在權力的侵蝕下,深信世上一切人事物都該為滿足自己的性命、情感、尊嚴而服務,而忘記了其他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類,忽略了將心比心的重要性,極少用同理心去設想他人因自己的任性遭遇不公時,會有何感受。可能正因為裴啓是這樣唯我獨尊的男主角,見到他被自己不曾放在眼底的社會底層女性反殺致死時,心裡會有種痛快感吧。
寫到這裡,忽然察覺到素娘之於裴啓的特殊性在於,他終於第一次在乎他人遭遇悲歡離合的洗禮後會有何感受,恐懼對方可能會在心痛下自我傷害或耽溺於痛苦無可自拔,第一次因為素娘在宮廷的遭遇,能夠對他人的喜悅與悲傷感同身受,獲得了不同於迷戀徐嬌嬌傾國傾城美色時的情感體驗。(在此沒有貶低徐嬌嬌的存在意義或要跟素娘比較兩位側妃層級孰高孰低之別的意思)
只是這段心理成長,裴啓用這一生的帝王經歷來換,過程中辜負、犧牲很多人才終於得到這麼一點點成長。讓我感覺到,在心性上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是多麼艱困的任務,即使不像裴啓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的帝王繼承人,每種不同出身背景都有不同的誘因勾著我們向下墜落,一步步墮落成為那個不在乎他人感受、泯滅良心,最後也自我毀滅的鬼魅。要不變成那樣,一路走來,想必要有很堅韌的能耐去對抗蘊藏在心中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惡,也要時時警醒檢視自己的盲點,才不會無意間行差踏錯。
個人另一個喜歡的情節是素娘和皇后嫣然隱密的同盟與互相關注,雖然皇后在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被動配合太后的陷阱,令素娘在後宮鬥爭裡受到損害,但相較於和徐貴妃劍拔弩張的關係,長期來看,素娘和皇后的關係顯然更為和睦,也摻雜幾分女性對彼此真心關懷的情誼。不知荒謬還是可笑,這兩位女子之所以能平心靜氣對待彼此,全賴她們都對丈夫裴啓毫無情意。
最後,皇后好像還留著素娘在後宮照顧她,沒有以弒君之罪懲治她,理智上我覺得這般待遇不太可能,情感上又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很喜歡最後素娘在精神紊亂的情況下所說的「娘娘,我好想回家。」並以此句為素娘的終局落幕。素娘在宮庭蟄伏這麼久的時間,從洗腳婢女爬升至容妃之位,如此漫長而堅定的復仇謀劃,最終追求的竟只是簡簡單單的那一句心願:「我想回家」。讀到這句話,內心不禁感到惆悵萬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