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本作之後,真心感到《揚子堂糕餅舖》確實是一個好故事,細水長流地描繪了徐安群的情感歷程,從茫然失措到隨著人事時地物的變化而逐漸從內在轉變,在努力應對接踵而至的難題時,那些走過的路、曾經付出的心血,都一磚一瓦的構成了徐安群走向結局的體悟和選擇。整體而言,是一部溫潤優美的故事,儘管以徐安群如何調適失戀的哀傷為主軸之一,但讀來卻不會讓我產生某種侵略感的不適,這一點讓我感到女性作者的感情線描寫還是和男性作者描繪的感情線特質在某些層面存在著顯著差異。
徐安群回憶和笑美子拉近距離的回憶時的心境,存留著餘情未了的眷戀和感情無果的酸澀,可不會過度摻雜女方服務自己的濾鏡。不過衡量這一段時,我腦袋迴繞的對照案例都是些男性向輕小說,在作品路線和劇情基礎截然不同的情況下,擅自做這種比較似乎稍嫌草率也不適切就是了。只能說我滿喜歡徐安群在回想起和包含笑美子、品芯等等年輕女性相處的回憶時,有所節制的回憶態度,以及跟隨著往昔記憶與如今的腳步慢慢整頓自己雜亂的心思,一步一步治療失戀的傷痕。
安群因為有在和菓子店舖任職過的經驗,被母親介紹到叔公家的糕餅舖工作,本來我以為是要安群以年輕人的身份幫忙網路行銷之類的工作,沒想到是類似糕點師學徒的立場學習並協助烹製糕餅。安群剛進入這個職場時,和性情各有特色、但製作糕餅時都非常嚴謹用心的師傅們磨合的過程滿好看的,在日益加深的瞭解裡,磨合出每個人覺得舒適的距離感和相處方式。不過黑臉真的頗為可怕,情緒上湧就肆意對人亂發脾氣、大聲咆哮的人,是我最想敬而遠之的類型。
作者筆下描寫的各式各樣的和菓子風情與意境都非常優美風雅,佐以安群在京都經歷過季節更迭的情景,字裡行間的刻畫為故事平添不少美感,讀來甚是享受。揚子堂比起糕餅的形象,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個師傅們在糕餅製作上下的苦功,糕餅本身的存在感反倒比人稀薄了些。畢竟揚子堂的章節摻雜許多主題:挽救老店生意、參與活動和採訪做宣傳、安群準備丙級證照考試、揚子堂是否繼續營業等等,不如京都回憶線較集中在糕餅上,自然會淡化對糕餅的印象。
看到安群參加太陽餅比賽和大家將繼承揚子堂存續的希望寄託他身上時,我還在忖度這兩件事會怎麼發展?安群很努力練習也考到丙級證照,但平心而論競爭對手也很努力的精進手藝,而且製作糕餅的經驗可能遠遠超過安群,雖然也盼望安群能獲得前三名,帶動揚子堂的生意,但從現實角度去衡量又覺得這個想像不切實際。被眾人寄予「或許能繼承」的期待也是,安群是一位剛進入糕餅業的外行人,論手藝,是剛起步未臻成熟的糕餅師;論決心,我感覺對前途迷惘的他其實也還沒確認是否真的要投入全副心血在揚子堂經營上。如果真的安群勉強自己扛起這個重擔且克服重重困難,讓揚子堂恢復昔日榮光,那《揚子堂糕餅舖》可能就會變成熱血漫畫畫風但總覺得哪裡牽強了吧。不僅僅是現實很骨感,主人翁自己都還拿捏不定想去的方向,就這樣趕鴨子上架,若還給一個奇蹟式的成功結局,我讀起來會覺得很奇怪,後半段的故事氣氛必然也會迥異於前期鋪陳出來的模樣,顯得極不協調。
被當作繼承人這個經歷對安群的特殊意義,在於他能夠更深入地體察笑美子繼承百年老店的覺悟與意志,當初在京都無法同理的情景,由於揚子堂的種種邂逅,如今都能夠理解了。也因為有笑美子當範本,他更能釐清自己與笑美子的差異,辨識出內心所向,坦然地對叔公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抉擇。這部份的安排有點出乎我的預期,有些無奈的選擇,但考量到現實情狀也稱得上合乎情理,亦反映出訪日見舊友和繁春堂後的叔公在看到另一間百年老店得出的體悟。
結局安排對我而言非常適切,《揚子堂糕餅舖》從安群的京都回憶為起始,伴隨著他在揚子堂經歷過的種種,在這段時間成長出屬於自己的意念和力量,結局沒能見到他和品芯的下一幕,而是終於安群寄給笑美子的信件內容,儘管有些可惜,但我覺得滿合理的,因為和品芯的正式開始是始於在各方面都有所成長的徐安群。那是在整理完在兩間糕餅舖的旅程,了結對笑美子和糕餅情感後的下一步決定。我非常喜歡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結局,是一部充滿人情溫度包裹的恬淡故事。作者曾是烘焙雜誌的記者,按照後記所言寫作期間也做足功課,和菓子和糕餅的描寫均相當栩栩如生,隔著文字都彷彿品嘗到那些點心的美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