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在學生時期,那時看到小說家謝金魚推薦,便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看,起初覺得文字細密且資訊量龐大,不是很好入口,閱讀的速度十分緩慢,後續才漸漸習慣,且因內心深受作者闡述的女子閨閣生活和內在變化如何反應在她們的彈詞創作上的主軸所吸引,愈讀愈是愛不釋手,閱讀速度就不知不覺加快,一頁翻過一頁。我想之所以喜愛著這本書的研究主題和探討方向,大概是對於這些數百年前熱愛文學與創作的女性彈詞小說家產生共鳴吧。
那些女性小說家寄託在彈詞創作裡探討思索的人生課題和志業追求,直至今日依然可在各種創作裡窺見類似景況。此番重讀我也意識到自身喜愛閱讀少女向小說和漫畫作品的心態,實則跟這些古時女性在創作裡追求冒險、夢想與成就的澎湃情感有許多重疊之處;甚至後繼的彈詞小說家藉由彈詞創作來跟前輩展開價值觀上的對話與辯論,這跟我讀完一部作品後,四處找其他讀者的感想,或主動找同好攀談交流的情形似乎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自己有類似的舉動與情緒,而格外能夠理解數百年前的她們投入文學創作的熱忱,差別在於這些留下作品的彈詞創作者們應該不太有機會直接彼此互動,而是透過後繼者創作新的彈詞小說來回應前輩作家融入作品裡的價值觀。這種感受該怎麼形容才好呢?透過胡曉真的解說分析來理解她們的處境之餘,忍不住產生「好想要跨時空跟她們對話聊小說」的念頭,以及想為努力創作的她們應援的心情吧。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一再強調彈詞小說家在創作期間的心理變化和依照人事時地物來轉換的內外標準。何以這些創作者在作品裡一方面廣邀閨閣知音共襄盛舉這場閱讀盛會,一方面又再三強調僅為娛親而創作彈詞小說?閨閣女子在發表創作時,即使她們都很清楚作品一旦流傳出去,就無法阻止預期外的讀者出現閱讀自己的創作,大部份作者仍會堅持自己是為了娛樂母親、姊妹等等女性族人所創作,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損及自己的聲譽,並將包含女性族人、閨閣知音在內的想像社群設定為「內」的範疇;除此之外的俗眼都被定義為「外」。
運用內外的浮動標準來保障自身,將內外之隔徹底實施來保全住自己的後半生不被世間常態的準則所左右的案例亦有,例如《金魚緣》作者孫德英就採取了與前輩作家全然不同的因應對策,她選擇讓自己一直維持著「奉親孝女」的立場來保全自己的餘生不需要奉獻在妻子、母親的框架上,藉由空間的閉鎖強調她「矢志奉親的孝女身分」,隔絕外界的質疑和批判,來換取自身在後半生不被他人干涉生活方式的自由。(不過,這個方式需要家人願意提供協助和支援,若是哪一天家人無力提供協助的話,這種生活恐怕也無以為繼了。)
從事彈詞小說創作的女作者心裡都有感受到創作與婦職的衝突,而女性的角色歷來多半被限制在孝女、節婦、賢妻、良母的框架裡,是限制也是當時藉此讓女性的存在正當化的框架,而創作者的身份顯然並非是家父長制社會期待女性扮演的社會角色。女性彈詞小說家對此也有自覺,創作者身份過於高調會讓「傳統婦女」人設盡消,引人關注的同時可能引起社會反彈與批判,另一方面彈詞小說裡夾敘私事的特殊文體也讓作者有「被陌生人窺見隱密私事」的憂慮,為避免惹來他人非議,才會在文章中三番兩次強調她們是為了滿足女性家人才創作,以保持住自己能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創作身份。
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的另一面向是創作者們從創作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的內在變化,胡曉真從每個彈詞小說文本內部剖析每位作者對筆下故事不同的細部處理,來窺視創作者本身的價值觀隨著創作過程於心理層面的激越起伏。例如對陳端生筆下《再生緣》有違女德而令當時女性讀者感到隱微不安的孟麗君,後繼者無論是梁德繩續《再生緣》後三卷,或是侯芝延續世界觀寫下孟麗君之女皇甫飛龍《再造天》,均是對陳端生筆下優異女子活躍於公眾事業,卻焦慮此種安排會帶來社會秩序被破壞的危險的回應方式。
可弔詭的是,後繼者本意之一是希望藉由自身創作導正社會觀念,讓男女各司其職、穩定社會秩序而寫,但無論是視角激烈或溫和的創作,都反而能見到對現有社會秩序的質疑展露出來。例如侯芝《再造天》藉由充滿野心與智慧的皇甫飛龍因為思想行事都遠比其母孟麗君更加激進極端而自取滅亡,但劇情陳述又處處強調飛龍的聰慧才幹無人可敵,結局反而被皇甫飛龍的悲劇女英雄色彩渲染,並不完全是侯芝想達到教育讀者何者才是女子德才、不可破壞秩序害人害己的初始目的;又或者如梁德繩對《再生緣》的後三卷續書,固然安排孟麗君重返父權制度下的傳統女性位置,卻藉由另一名妾室角色的自述,側面展現出妻妾和睦相處的婚姻表象下潛伏的暗流。
第七章鄭澹若所著的《夢影緣》亦令我印象深刻,鄭澹若在故事裡致力於打造一個恆常不變的世界,在主人翁漫長的尋父旅途後,達成人際關係、親子倫理凍結一般維持在特定模樣的結局,但於故事內讀者免不了質疑為何只有主人翁相關人士可以維持一樣倫理關係位置,而不需要如上一代和世間其他人一樣面臨時間流動、關係變化後帶來的新課題?於外,作者鄭澹若生活在世局逐漸不穩的晚清前期,《夢影緣》的結局或許是她的理想境界,但寫完後無論是在故事裡或現實生活中,或許都一再地痛苦意識到人終究不得不接受隨著時間推移帶來的必然改變吧。
總而言之,《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真的是非常優秀的學術書籍,本作雖然以女性彈詞小說為研究主軸,但探究與關懷的命題卻十分廣泛,涵蓋社會、歷史、政治、女性生命史⋯⋯等等,這些課題相信在兩、三百年後的現在依然有可今人供借鑒參考之處。即使不盡相同,那些古人經歷過的煩惱和困局,她們的抉擇走到結果的心路歷程,也很值得讓今天的我們理解後,回過頭來觀照自身,思索我們的處境和難題該怎麼去面對、解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