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有川浩《圖書館戰爭》

  十幾年前就知道《圖書館戰爭》這部名作,但遲至現在才找來讀。劇情敘述日本在昭和年代通過侵害人權的「媒體優質化法」以及與之抗衡而生的「圖書館的自由法」的架空世界觀,但凡優質化特務機關依照前者法律要取締圖書,圖書館亦必須依照後者法律採取對策保護圖書資料,兩方於明於暗的拉鋸戰讓已被往下調整的人權基準維持在一個恐怖平衡。圖書館陣營既不讓優質化特務更進一步的踐踏圖書館守護資料的自由,但現階段他們也無法讓大眾對於圖書資料的自由基準往上攀伸,產生廣泛而明確的民意推動民意代表重新修法,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武裝抗暴和政治攻防,來抵禦媒體優質化對於圖書自由的侵略。

  劇情以主角笠原郁的家書「被志願中的圖書館錄取之後,我現在——每天都致力於參加軍事訓練。」(頁十八)如此矛盾而衝擊的開場令我一瞬間感到困惑。說起「圖書館」,腦海裡產生的畫面是恬靜又有些肅穆的場合,而「軍事訓練」則是在戶外訓練掌控武器的運用,或者穿著軍裝跟一群同袍鍛鍊身體和體術的印象。總之這兩個詞彙帶給我的感受天差地遠,我從來沒有想過「圖書館」跟「軍事訓練」竟然是可以放在一起的存在。

  我很難想像為了幾本書的存續與否,兩個公家單位不惜用上各種兵器引發戰爭,甚至殺死對手也在所不惜。雖然臺灣的現實生活中有類似的事件可以代換,可若是主張相左的兩方有所衝突,多半也是透過文字和談話你來我往的辯論,幾乎不太會爆發成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也很難想像會有人挺身而出,不惜透過軍事手段也要守護書籍,而國家的法律也默許雙方在這種前提下出現傷亡。因此,起初我仍無法徹底投入《圖書館戰爭》的世界觀,我無法理解為了書拚上全副身家的這份精神從何而來。

  讀這本書的過程裡,看著圖書館內部與外部勢力交手的過程,我試著轉換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有什麼絕對不能退讓的事物?」、「並且深知如果同意退讓這道底線後,對手不會滿足於此,反而繼續軟土深掘我們的生存空間來拉抬他們的權力和滿足他們的慾望?」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感覺自己似乎比較能同理圖書館防衛員的信念了。不只是要堅持守住目前的底線,亦是為了避免敵人趁自己沒有留意之際,悄悄地將我們的底線往有利於他們的方向拉。為此,對於敵人保持永恆的警戒和抗衡實力是必要付出的心血。

  書籍、資料都只是一個載體,更深一層的是對國民思想結晶的限制,今天優質媒體化特務機關可以憑個人主觀意識說你的書籍違法,明天也可以隨意地指責任何人事物有罪,而且這個判斷標準是浮動的,沒有客觀明確的準則。大部份的圖書館員應該都很明白如果讓國民對媒體優質化法習以為常,習慣會麻痺己方的警戒心,認為「也還好吧。又不影響我的生活」而不去在乎,在更嚴重的權益侵害明顯惡化自己的生活之前,無法想像媒體優質化法持續進行可能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為了避免這底線準被特務機關偷換概念進一步侵門踏戶,讓本屬於人人都有的權益底線持續被破壞下墜,圖書館員都是如此堅持戮力精進自我,努力去跟特務機關長期抗戰的吧。

  透過《圖書館戰爭》的世界觀裡,體會主角面臨的社會環境和培養出來的價值觀,以及在這個對思想和言論管制的合法政治體制下,採取怎麼樣的行動活下去?劇情描繪不僅是側重硬派的政治攻防或軍事衝突,藉由各種小型事件烘托出這種假設世界真實存在的話,會是怎麼樣的日常光景?而為了對抗同意媒體優質化立場的團體和民意,認可圖書館信念的人有些會採取武力抗衡強行保護,有些會採取懷柔對話,藉由溝通理解不同陣營的想法,取得彼此能夠接受的界線。前者的案例如書籍隨時有可能被突擊檢閱沒收,出版社必須一開始就把這方面的潛在成本估算進去,最後消費者可能必須花上千塊才能買到一本平裝本書籍;後者則可從木村悠馬、吉川大河投入研討會活動的事前問卷調查和過程中的協商看見。

  有川浩藉由這個世界觀拋出來的政治議題很值得深思。雖然故事蘊含著嚴肅的議題內核,但全文以對圖書防衛員這個職務抱持著憧憬和衝勁的青年女子笠原郁展開,和個人特質鮮明的同仁與上司的磨合中彰顯出他們的課題,期間又佐以笠原郁與上司堂上篤的歡樂喜劇互動,調劑了不少故事的氣氛,看著圖書防衛員們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培養出深厚的羈絆與同事愛,讀來青春又熱血。笠原郁對高中時拯救她與愛書的「王子」抱持著嚮往而踏上這一行,是因為這種橋段很常見的緣故嗎?讀到這一段回憶和動機,腦海裡莫名浮現小時候看《烏龍派出所》和《名偵探柯南》的情節:擬寶珠纏也是因為穿著劍道服的兩津勘吉拯救她和朋友,決定成為警察;白鳥警官小時候幫忙小林老師,後被小林老師對櫻花和警察的解讀感動,才改變志願當上警察。

  《圖書館戰爭》基本上是以笠原郁的視角去詮釋事件,直到後面笠原和稻嶺司令遇險,才有心急如焚的堂上篤視角,將笠原郁不知曉的另一面回憶鋪展開來。看著堂上的內心獨白,我的嘴角無法克制的向上揚起,對知情的當事人而言真是有夠尷尬,簡直公開處刑。當眾聽著笠原面試時的熱情宣言,堂上應該想買張波蘭機票或是挖個洞把自己埋進去吧。至此,讀者終於可以理解堂上對待下屬笠原既標準嚴苛又在關鍵時刻溫柔以待的複雜心理掙扎,也能明白其他知情同事應該都是含笑看著這對歡喜冤家的心情。一個是扮著黑臉掩飾無法不去在乎對方存在和主張的自己;一個是在出生入死的扶持裡漸漸將信賴深植於對方身上。第二次讀這本書,如果用堂上的心理去看待他和笠原的互動,肯定能讀出更多酸酸甜甜又不令人不知所措的情愫吧。


*劃線筆記:

頁二五六至頁二五七
  「要叫那些覺得麻煩的人別這麼想,是徒勞無功的事。而且一定會存在懶得幫忙的人喲。與其抱怨人家應該要出力,去思考如何讓不想出力的人幫助你的方法,不是較有建設性得多了?對非親非故的別人有所要求時,抱持著安逸的想法:『他們該協助我』或者『會協助我吧』的傢伙,絕對會失敗的。要得到別人的協助,不該只作期待或要囚,而是要巧妙地引導對方才是喔。」

頁三零六
  糾纏著人家撒嬌說那份工作比這份工作好做,那才是小孩子的任性耍賴。自己的工作都無法完成的傢伙,沒有向他人要求相信自己的權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