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有「時間怎麼都不夠用」、「即使沒特地做什麼活動,一到晚上還是覺得疲憊不堪」或「明明沒完成什麼重要的事,一天就這樣空虛的過去了」的沮喪,儘管瞭解時間、體力都是很重要的資本,卻總消耗在不特別熱愛的事情上,等到終於有時間,早已筋疲力盡。前陣子看到書板網友推薦這本書,似乎對我的煩惱很有幫助,就找來讀了。
決定點就是稍有空閒的幾分鐘,這寶貴的暫時不該繼續機械化的處理手邊的工作,而是停下來冷靜思考,分清楚待處理事項的輕重緩急,並決定用最佳狀態處理自己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或者是最需要全力運用大腦的創意工作;用次佳狀態處理重要而時間充裕的工作。最忌諱運用最佳狀態處理瑣碎事務,如回覆E-mail、觀看社群網站、新聞,這會耗損自己的大腦執行功能,導致身心皆無法以最活躍的狀態去思考最重要的工作內容。
管理心智能量的要點之二是「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留意哪些事情會讓自己特別疲勞?哪些事情會特別開心?何時精神很好或很差?在精神狀況最差的時候自己能負擔處理的工作是什麼?最低限度的工作量能到多少?這是我一邊閱讀作者的建議,一邊思考出來的結論,唯有徹底瞭解自己的極限,才能學會運用自己的力量,同時避免逞強造成身體崩盤危機。該喊停時,就該停下來好好休息,充飽能量再出發,活力充沛的完成目標,無悔的度過今天。我想,只要這樣做,我心裡的空虛感應該淡化一些,我覺得空虛伴隨的沮喪,也是耗損心智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情緒正負,都可以作為運用心智能量的策略,如運動員的憤怒刺激他的鬥志,在場上有更優異的表現;悲傷能使我們緩下腳步,以較慎重、不偏私的態度作出決策;焦慮使我們高度警覺,準備面對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狀況。正面情緒有助於發現新洞察、發揮創意、在做決定時不要那麼挑剔、迅速決定等等,愉快的幸福感之於我們本身就是良好的報酬,好心情對我們的表現能夠產生正面影響。
最後,作者要我們放自己一馬,人的大腦天生就是設定成會分心的模式,這是由於生存而演化下來的結果,所以該做的就是當心思漫遊時,就讓它漫遊吧。能夠暫時脫離處理資訊的步調是一件好事,但要記著別讓思緒飛得太遠,拉不回來,思緒漫遊的重點是「放鬆自己的注意力後使生產力增加」,所以漫遊對你的認知能力不應造成太多負擔、也不應過於沉浸此事而忘了原先的工作。
策略四敘述採用飲食、運動、睡眠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強調身心關聯。管理健康的部分,我是覺得大原則多數人都適用,但細節應該就因人而異,好比說我個人對咖啡過敏,所以喝咖啡對我而言弊大於利,若非情非得已,我是不會想依靠咖啡來提振精神的。
策略五是管理周邊環境,避免妨礙自己處理工作內容,這部分內容和我先前讀過的斷捨離相關書籍均有著墨。聲音的話,我知道自己在噪音狀況下,情緒會很差,大幅降低身心能量;聽音樂在放空時是享受,但絕對不適合在思考重要工作時播放,我覺得人的思考亦是頻率,音樂旋律會擾亂這個頻率,所以不適合。這一章節針對光線的明亮與色度對人的影響的論述,對我而言是比較有意思且有幫助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